2)0751 或可一试_北朝帝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是一个非常卡脖子的问题。

  所以现在李泰也需要面对一个抉择了,他究竟是要暂退一步、主动放弃对汉中的管控,从而继续向宇文泰表达忠心、来免除猜忌,还是要牢牢的将汉中掌握在手中,从而在蜀中以及其他问题上获得更大的话语权?

  这对李泰而言,无疑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后续他和宇文泰之间的关系走向。究竟是一对亲密无间的君臣,还是面和心离的上司和下级。

  单纯从这一点而言,对于很早就确立其的卢志向的李泰而言倒也不难选择,甚至是不成选择。可若是讲到两个选择各自所带来的利益和弊端,那就不得不认真考虑一番了。

  这当中利害牵扯也并不简单,可归根到底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就是,李泰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还是他人手中?

  很多时候,人并不是占有的越多就越从容、越安全,相反的享有越多那么责任就越大,当实力和所拥有的不相匹配时,那么遭到反噬就不远了。

  这个道理李泰很明白,放在宇文泰的身上也同样适用。所以这一次李泰想试试,你特么都明牌了,老子还不敢上桌?

  他也并不是即刻便要与宇文泰划清界限、乃至于针锋相对,而是要试探一下彼此间求同存异的空间和尺度,你有你的诉求,我有我的抱负,意见不相统一时,可以商量着来,而不是再像之前那样单纯的上命下行。

  对于一个下属而言,这样的想法当然很危险,稍有不慎便有可能玩火自焚。毕竟如今宇文泰的权势地位那也绝不是充话费送的,一旦感觉自己遭受了下属的冒犯和忤逆,说不定就会立即展开歇斯底里的打压和报复。

  但是对李泰来说,眼下又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时机。国中的皇帝元钦不断的对宇文泰的霸府权力进行冲击和动摇,而外界又出现了尉迟迥伐蜀大军这样一个出血点,眼下的宇文泰同样有点内忧外患、焦头烂额,所以宇文泰要比李泰更加的需要一个大局的稳定。

  所以在收到贺若敦和李迁哲的报信之后,李泰稍作权衡之后,便亲率一万人马从沔北西去兴州,名义上是为的视察丹江口这一造船基地,但实际上则是为了增加下一步能够做出的选择。比如说通过一点非常规的手段,直接在蜀中埋了尉迟迥这一支伐蜀人马。

  征调人马同样需要一点时间,当李泰率部抵达兴州的时候,来自中外府的使者便也随后赶到,分别是中外府右长史长孙俭与开府唐瑾。

  长孙俭也算是老熟人了,尤其是作为李泰的前任,每每来到荆州与李泰相见,心中都倍生感慨。此番来到丹江口这一船舶制造基地,长孙俭更是忍不住喟叹不已,自感当年他在荆州刺史任上时,真是做梦都想不到这一职位会如此有发挥的空

  请收藏:https://m.xiangjiao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