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六十七章 那天的晚风_重燃2003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远很高。

  他装的太累了。

  因为,她也是如此。

  晚风起,夕阳落。

  松柏银杏下的小路上,光与影的嶙峋似晨与昏的朦胧,人来人往间,却又十分的静谧。

  那道背影,已然消失,仿佛整个世界都沉默了下来。

  苏采薇忽地笑了一下。

  眼波如涟,浅笑轻颦。

  醉了匆匆过客,也醉了岁月时光。

  也许……

  小蝴蝶,在他面前,真的可以不用装。

  苏采薇耸了耸肩膀,忽地又神经的笑了一下。

  怎么学起他的动作来了?

  不过……

  别说,还有点cool!

  噔噔噔噔,拐向教工食堂的苏采薇,嘴角上的笑意却未同素日里一般快速的敛去。

  ……

  国权路与国年路,位于邯郸路復旦大学正门对面,和华亭其他小马路一样,它们素面朝天、貌不惊人,初到复旦的人,未必会留意。

  这两条路分别筑于1939年和1940年,这一时期,正是樱花国侵占江湾时期,那时这一带除了荒地,就是孽畜的兵营和宿舍。

  胜利后,復旦由渝都返回华亭,百余幢樱花房舍被学校接收,改为师生宿舍,马路名字也一洗殖民色彩,由‘协睦路’、‘协平路’改为了现在的名字。

  国权路北段在校门西侧,是北向南单行车道,通行公交车;国年路北段靠近校门,路宽仅7米,不通行公交车。

  原本这两条路像一对难兄难弟,都是煤屑路,长宽差不多,功能也相当。

  1946年復旦返迁后,国权路忽然地位显赫起来,也许正好直通老校门吧,它是师生从宿舍到校的必经之路,每天上下课,国权路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

  与此同时,沿街私营商铺也应运而生,来喜饭店、沈志记食品店、仙宫理发店、国权照相馆和万和酱油店等,都是国权路上的‘名店’。

  据说当年国权路各类小饭店最多,鳞次栉比,因只收菜金、不收饭钱,又价廉物美,深受师生欢迎。

  相比国权路的‘繁华’,国年路因远离老校门,就冷清低调得多,常被人忽略。

  1964年,復旦新校门建造到今天的位置,正好斜对着国年路,大概就是从那时起,国年路地位节节上升。

  走在这条路上,扛着蛇皮包的卿云,作为新生,一边听着秦缦缦作为早些时日入校‘老生’的科普,一边观赏着沿路的风景。

  国年路的风景,不在于生意兴隆。

  相继矗立的文科图书馆、文科大楼和第五、第六教学楼等,映衬着匆匆而过的老中青教授们,让国年路色彩厚重、有不一样的质感。

  他们有的夹着皮包,到教学楼上课;有的提着菜篮,与马路摊贩交流;还有的在书店淘书,顺便招呼一下店老板,写下需要订购的书目……

  市声喧哗中,儒雅风采不减。

  国年路,完全就是復旦的内部道路,别

  请收藏:https://m.xiangjiao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