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百二十七节 如何抉择(3)_穿越之大民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一次整编跟以往有点不同,这次的一个根本目的可以说是为了再次增加和恢复塞北军的战斗力。没错是恢复,在跟英国人一战之后,塞北军不少建制可以说是被打残了,经过了这段时间的休整后,到了该补充和重建的时候了。

  几个月前跟英国人的一场激战虽然说让塞北军遭受了相当大的损伤,但是却也让这些一直窝在中国内地的军队,第一次跟世界列强的军队干了一仗,认识了什么是现代化的军队和作战方式。英国人派来的军队虽然不能说都是精锐,但是即使是那些印度兵也是经受了英式训练的部队,而且他们出动了除了坦克外,包括飞机在内的所有最先进的武器。(而没用坦克也是因为战场主要是山地的原因,用坦克攻击居庸关,然后攻入八达岭,英国人没这么傻。)

  跟英国人战斗牺牲最大的是担任居庸关防御的第二军,但是收益最大的也可以说是第二军。第二军有十二万人,六万在居庸关前线作战,还有六万留在张家口,防御这里兼做预备队。而当居庸关的守军遭受惨重伤亡的时候,这些预备队轮流接替前线的部队,因此整个第二军可以说都在正面战场上接受了一场现代化战争的洗礼。

  战后在休整的时候,赵书礼又对第二军进行了另一轮的清洗,假借宋远之手,把宋远自己在第二军中的老弟兄调到了后方训练新兵去了。但是由于战争的缘故,以胡田为代表的很多年轻的军官也得到了锻炼,随着老军官的调离,他们晋升的机会也来到了。这些人多是塞北当地人,在军队中成长起来,跟宋远代表的旧军队在作风和关系上都距离很远,因此对赵书礼或者说对塞北整府认同很高,让赵书礼有理由相信,这是一只现代化的忠于整府而不是个人的正规军队。

  新近军官接管部队后,刚刚熟悉了新的位置,随即就到了军阀混战,赵书礼再次对第二军进行调整的时候了。从各地新成立的新兵营中补充了大量的兵力,使第二军士兵数量达到了战前的十二万人。同时工厂中大量投产的各类最新武器也纷纷列装,以前他们是第二流军队,什么先进武器的装备也排在第一军之后。但是通过这次战争他们证明了自己的实力,用巨大的伤亡和最后的胜利,捍卫了自己的尊严,并为自己赢得了荣誉和地位。同时也是因为塞北兵工业的发展已经到了可以大规模列装,轻重火炮迫击炮,轻重机枪的地步,不过这次第二军能得到八十架飞机的空军这已经从一个方面表明他们得到了赵书礼的认可和信任。

  通过兵力的补充和武器装备的更新,第二军的战斗力更进一步,当之无愧的成了塞北军新的主力。而第一军就有点让人,尤其是一直对他们寄予厚望的赵书

  请收藏:https://m.xiangjiao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