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4章:为了大宋忍辱负重_绍宋之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政治水平的。

  不过也只是有点儿而已,国相苏宪诚就没有过惯着她的意思,直言道:“太后,到了如今这部田地,谁也不必再自欺欺人。当年宋朝虽然止步红河,那也是给后人积攒了无数经验,而当今的宋朝天子竟然能亲征灭金,不是那宋神宗,自然也不会把咱们这些地理障碍放在眼里,说不得早就有了对策,何况两路并进,咱们就算一时拦得住陆军,难道又拦得住海军吗?到时李氏宗庙不保,臣一死以谢先王便是。太后也不必说这样的话。”

  苏宪诚是一位文武兼备的大臣,在早期平定翁申利叛乱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且十分年轻崇尚儒教,在臣子们心中非常受推崇。他此言一出,一些年轻的将帅们自然牢骚满腹。话里虽然不敢明着指责太后,但意思已经传达的非常明显了。

  杜英武本想仗着自己的身份。喝退他们,但是你身为一个大将军几乎被俘虏,更使得全军覆没,自己在军队内部的威望就已经大减,还怎么压服朝堂?

  还是李氏家族一位辈分高的族老出来做了和事佬,“苏国相,杜太尉,大家都先熄熄火吧,咱们这个时候再艰难,难道比得上对面赵官家逃到淮河上托孤更艰难吗?此刻正该是精诚合作的时候,不能自己人先内讧啊!不然,各位就算是去见了历代先王,也不敢说自己问心无愧,何况没到求死的时候,干嘛不求生?”

  这人年纪都八十有余了。历来去大宋受气的都是他派自己的子孙,因此很有几分人望。各位大臣都给了面子,不再争吵。黎太后虽是主,也是晚辈,更不会不给他脸。

  杜英武毕竟百战大将,分析起局势来,“海军那边李宝不是蠢货,咱们本想用当年的法子诱他大败,没想到他却提前判断了潮汐,反将了我们一军。水军这边产损失也极为惨重。只是有一点不知为何,陆军那边却停止了进攻。按说他们竟然能到红河边上而损失不满一成,那就不是惧怕瘴气?”

  他说的当年的法子,是指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发动的白藤江之战,南汉皇帝刘龑,不顾天时,命令儿子刘弘操率水军进兵,从海口(下龙湾)进入白藤江。

  当时的南越统治者吴权,在得知南汉军队到达白藤江之后,命令手下的军士砍伐树木,制造木桩,并在木桩顶端包上锋利的铁皮。吴权将这些木桩插在白藤江入海处的险要的江心里,同时在河岸一带设下伏兵。

  战争中吴权佯装败退,南汉军队中计深入白藤江,结果潮水退去,大船被划破,又中了伏兵,哪有里不败的道理。

  吴权击败南汉军后称王,建立吴朝,这个唐朝时的故土就这样慢慢走向了独立。

  无独有偶,在发觉李宝也是想通过下龙湾来进军时。交趾内部不约而同的想

  请收藏:https://m.xiangjiao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