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26章 第一次科举落幕,寒门庶民占七_朕非汉废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26章第一次科举落幕,寒门庶民占七成,世家大族将凋零!

  科举取士是斩断巨室大族根基最锋利的那把刀。

  按照《科举会要》中定下的成制,郡国试安排在每年三月,国试则在每年九月。

  所以前者又称为春试,后者则称为秋试。

  开始于九月十五结束于九月三十的国试,是大汉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科举考试。

  虽然在一年前刘贺就宣布要实行科举制,但是今年三月公布的《科举会要》与去年那场“科举考”还是相差甚远。

  从筹办到开考,仍然难免仓促。

  但在大学士韦贤和光禄勋龚遂、太学令王式等人的共同努力之下,总算还是落下了帷幕。

  不得不说韦贤还是有一个忠臣的模样的,将这意义重大的第一次科举国试办得像模像样。

  刘贺手中的这份爰书,将这次科举国试情况写得清清楚楚。

  参加科举国试的儒生总共有五百三十一人,天下一百零四个郡国,全部都有人来参加了。

  可见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各郡国守相都非常重视这次科举国试,不想让本地儒生缺席。

  其中,行路最远的一个儒生来自于曰南郡——何止是千里迢迢,简直可称为万里迢迢了。

  【曰南郡在今日越南国的南部】

  为了赶上九月十五的科举国试,这个名叫黄青山的儒生今年的六月就从曰南郡出发了。

  舟车劳顿,渡海骑马,走走停停,前后整整用了三个月才到长安,勉强赶上科举国试。

  这一路上,黄青山遭遇过海盗山贼,碰到过豺狼虎豹,还差点被土人虏去,险些被瘴气毒死,还多次染病……

  这经历用九死一生来形容也不为过。

  曰南郡的郡守也非常称职,给这黄青山派了五个仆从,让他们护送黄青山到长安来赶考。

  当黄青山从城门进入长安城的时候,这五个仆从已经死掉了三个。

  可惜,曰南郡实在太偏远穷苦了,也是各郡当中最后收到《科举会要》的,当地也没有大儒。

  这黄青山虽有宏愿,学识却仍然有所欠缺。

  最终,他也没能从科举国试当中脱颖而出。

  刘贺为了表彰他,特意留其在太学读书,让他安心准备来年的科举国试。

  参加科举考试的五百三十一个儒生,最后共有一百人脱颖而出,分在八科当中,各科取士的数量不等。

  这一百人也不是一个定数,是光禄勋龚遂根据今年朝堂官职空缺的情况来定的,避免出现冗员的情况。

  过几日,这一百人还要参加殿试——由刘贺重新给他们排一个名次。

  殿试的象征意义要大过实际意义,有了这殿试,所有考上的儒生就成了名义上的天子门生,避免了他们与主考结党的可能。

  这一百个儒生并不能立刻出任官职,而是要到太学甲部学习半年,而后再任官。

  如今太学分成

  请收藏:https://m.xiangjiao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