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7章 孤知道了_康乾盛世,我吃定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以先提前把章程定下。

  只是科举,朱怡炅并不想着急开,就像前面说的,他又不是皇帝,若以监国身份开科举,终是有些不伦不类。

  再者,而今大明看似强盛,但地盘比之清廷还是太小,没有南京加持,真开科举,要是没什么人来,那该如何收场?

  毕竟,眼下大明实际的统治模式,还是有些类似于军政府的状态,便是统治日渐稳固的福建台弯,也是先军管,再辅以民治,且民治之下也有厢兵辅助,新军策应。

  批完礼部奏文,朱怡炅继续看起其它各部奏本,工部没啥好说的,一来就先把杭州城墙修补的工程给揽下来了,现在工部尚书李伯逊正在做杭州包工头,奏本里也都是汇报在工程进度。

  朱怡炅批复:“孤知道了!”

  刑部上奏犯人增多,正在加大力度审理,还顺带给户部上了下眼药,说户部手段(新政改革)有些过激。

  朱怡炅:“孤知道了,卿当恪守本分,勿言别部之事!”

  吏部奏的官员“绩效考评”,没啥实质内容,户部尚书陈济则亲自出马哭穷。

  对此,朱怡炅只能批个“孤知道了!”,然后装作什么都不知道,尤其户部哭穷。

  轮到兵部……

  “漳泉两府频繁械斗?”朱怡炅眉头一挑,这事虽说不上是小事,但也该是由地方官处理。

  为何还要单独再奏一遍?

  漳泉两府械斗,已经算得上是前明就留下来的老黄历了,最初的原因已经不知道了,一直发展到现在,械斗几乎都快成这两府的日常活动了,甚至械斗的原因也多种多样,从对生存有实质影响的粮食耕作到土客之争,甚至还跟妈祖信仰也能扯到一起。

  矛盾冲突可谓是从无间断,清廷官府对此也毫无办法,这个问题甚至直到民国都未曾解决。

  林俊之前能起的这么容易,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这个,械斗之下民风剽悍(不代表战力强啊…)。

  先前明军对外连番征战,所以漳泉两府矛盾不显,现在,闽浙之地主体已经基本和平。

  这矛盾……

  打开奏文细看,朱怡炅这才惊觉,这里头表面是在说漳泉两府因为春耕在即,为了争夺水源等而频繁爆发械斗,甚至还因此出现了部分死伤。

  地方官员虽竭力阻止,却始终清官难断地方事,而且这械斗爆发的也是此起彼伏。

  当然,重点实际在最后。

  “扩大厢兵规模!?”朱怡炅只念叨一句,眼里瞬间闪过一道寒光。

  这是内阁,不,应该说是这帮文官们想要掌控军权了。

  新军在枢密院和他朱监国手上捏着,王礼为首的文官集团不敢动心思,但厢兵却是内阁自己的东西。

  唯一缺点就是训练度不足,装备太差,连甲胄都无,仅有军服和一把腰刀。

  现在,这些文官集团是想把厢兵给抬出来,既是加强厢

  请收藏:https://m.xiangjiao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