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07章 盐政分立_康乾盛世,我吃定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07章盐政分立

  朱怡炅的话让王礼有些意外,刚才他是真以为皇帝发那么大火是想彻底取缔地方盐商,从此改为朝廷官营。

  但历史早就证明了,食盐官营不可行,任何一朝都不可行。

  不仅是食盐官营,其余行业的官营同样也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因为官府必定会贪污,这一点毋庸置疑,没有人能抵挡住如此触手可及的诱惑。

  扬州盐商属于官民勾结,巅峰时期都能达到国库总收入的一半。

  这要是官营了那还得了?

  至于皇室专营,更是扯淡,皇帝哪有那么多功夫去管卖盐的事情,最后还是换汤不换药。

  就如明时的皇庄一样,根本无法杜绝,砍了一个还会有下一个。

  便是后世,也不是完全官营,官方只是把控生产资料,零售其实还是交给了私营。

  王礼仔细斟酌了一番朱怡炅的话,忽然发觉,盐引没有了。

  皇帝从头到尾都没提到过“盐引”二字。

  这绝非疏忽,皇帝的真实意图是打算要取缔食盐引岸制。

  朱怡炅这是单纯抄作业了,朝廷只掌握晒盐厂等生产资料,盐售则交给民间私营,并严格监管把控,且对私营专卖权进行限制。

  如此,虽然还有漏洞可循,但肯定比原来的盐引好多了。

  盐引本质上就是朝廷官府垄断和搜刮民财的工具,鼎鼎大名的两淮盐引案便是盐商与盐政官商勾结的产物。

  “陛下圣明!”

  王礼并未盲目赞成,而是开口说道:“只是盐政改革乃国朝大事,或可先选一地试行,待见成效以后再全面推广。”

  “可。”

  这是老成谋国之言,朱怡炅自无不可。

  盐政积弊在于朝廷官府的推波助澜,朱怡炅的盐法改革只能算一个大方向,朝廷始终把控晒盐厂等生产资料。

  早在三十年前,清朝就已经在全国推广晒盐法,主要煮盐法已经满足不了清廷的胃口了,须得用晒盐来增加产量,获取更多暴利。

  所以,朝廷要想完全控制住盐价,最好的办法还是得从根本入手,增加食盐产量,从成本上把盐价打下来。

  除此以外还有诸多细节,这就需要下面的人集思广益,自行找补了。

  这套制度肯定还是不够完善,但再完善的制度也还是需要监管制度的配合。

  而且真论起来,其实完全放开民间零售对百姓而言最好,所有人都可以自由从官方买卖食盐,但这样的话朝廷就赚不到钱了。

  朱怡炅还是有私心,如今的大明处处都要用钱,朝廷不可能放弃食盐这种稳赚不赔的买卖。

  废除盐引,改官办盐厂压低食盐成本价,配合指定的食盐代理商,再辅以严格的监管把控。

  如此,盐价肯定会比从前低,而朝廷也有的赚。

  再者,制度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它不合适的时候,那就及时更正。

  便是后世盐

  请收藏:https://m.xiangjiao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