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29章 减税减赋废徭役_康乾盛世,我吃定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29章减税减赋废徭役

  句容县(九华山在这里)。

  王家村。

  一处寻常百姓屋内。

  “当家的,你说这里正大冬天的,叫大家伙跑去村口集合干啥?”一个妇人坐在火盆子(炕是北方人的)旁,一面烤火一面缝补家里的衣裳。

  至于家中孩子,早上刚去了村里的村塾念书。

  他们这个村子算不错了,还有村塾。

  由地主王员外出钱,加上村里人一起操持出力,这才搭起来的一个小村塾。

  古代,冬天寒冷,基本没什么农活可干,所以一般都是妇人在家缝补衣服、纳鞋面,适龄孩童则趁着这时去读书。

  所谓暑假最开始就是为了让学子们能回家帮衬农事的。

  男人听罢,只紧了紧身上的衣服,说道:“妇道人家的别乱问,我去去就回。”

  说着,急匆匆出了门,去往村口集合。

  好在雪已经差不多停了,就是天气越来越冷,但比起北方来说却是要好上许多。

  来至村口,就发现村里所有成年男人都来了。

  张里正站在村口,点头哈腰的陪同两个衣着体面的人。

  其中一位男人认识,正是平日里难得一见的地主王员外。

  而另一人,身上穿着儒袍……公人老爷?

  男人还在疑惑,张里正眼见人差不多到齐了,随即开口喊道:“都静一静,静一静,听我说。”

  声音不是很大,但在场的村里人全都迅速安静下来。

  好歹做了这么多年的里正了,这威望还是有一些的。

  正是考虑到这点,朱怡炅才没有直接下旨撤销或者由官府完全接管里正的职务。

  只是立下规矩,所有里正选任必须得到六成村人同意(已经很高了,全部不现实,总会有人不满意),且还要到地方衙门报备。

  不过,里正可以由百姓自己决定。

  毕竟是基层职务,连胥吏都不算,便是到了后世,村长也有许多是村民自选。

  但,那些胥吏就不行了。

  朱怡炅下旨将胥吏编入朝廷体制,并限定人数,给予俸禄。

  那胥吏自然也不可能再像原来,搞什么父死子继,捞灰色收入更是绝不允许。

  当然,限定人数,胥吏不够用怎么办?

  那就招募临时工呗!

  明廷中枢没有限制地方官府招募临时工,但临时工必须向上一级官府报备,且只有给出正当以及合理理由,上级官府才会报销工资俸禄。

  而且,这种临时工就是临时工,不要想着吃空饷,到了时间你要么把人辞掉,要么就自己出钱去养这些临时工。

  被上面查到,还要论罪行罚。

  “今天叫大家过来,却是有个好事儿要告诉大家。”张里正说道,脸上还带着笑,显然不是在扯谎。

  村口的村民全都神色紧张,默不作声。

  张里正接着说道:“这位是县里头来的徐书吏,还是让他给大家伙讲吧!”

  说罢,主动让开一

  请收藏:https://m.xiangjiao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