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4章 两湖形势_康乾盛世,我吃定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于嘉禾县的百姓,早在蓝山县被破,县令都跑了,就已经相继能跑的都跑了。

  这时代可没啥同胞思想,瑶人看汉人,一如汉人看瑶人。

  至此,湖南形势基本算是确定了。

  明军完全控制郴州这个湖南南大门,外加桂阳州城及衡州府南部。

  而伪清偏沅巡抚控制长沙首府,并岳州、常德、澧州。

  余下的州府基本全被少民叛乱席卷,有些州府甚至仅余州城尚在官府手里,其余县镇几乎全部沦陷。

  ……

  湖南乱成一锅粥的同时,湖北这边也不安生。

  郑定瑞西征大军突破黄州府,进兵武昌、汉阳二府。

  明军其实可以不用分兵,直接从江西调兵就能解决问题。

  但却有另外一个问题,明军的粮食不够了。

  虽然皇帝让他统帅西征大军,并江西兵马调动。

  可不说南赣了,只南昌的兵马一动,加上运粮的船队民夫,肯定赶得上一场十万人的大军团作战了。

  而今,夏季倒是过去了,气候也适合出兵了。

  可大灾带来的饥荒去给大明闹得够呛。

  建武二年夏,通州大饥。

  还就在南京旁边,饶是朱怡炅早有准备,大明君臣也给这场饥荒闹得是焦头烂额,好不容易赈济下去。

  就在郑定瑞出兵不久,浙江嘉兴府也闹起了饥荒。

  原因是大旱。

  灾年往往要出二愣子。

  有明廷大臣认为皇帝连年征战,擅动刀兵,劳民伤财,致使上天震怒,这才降下灾祸。

  然后跑来上奏,请皇帝下罪己诏。

  关键这套说辞,居然还挺有市场的。

  他们的根据就是,如果不是上天震怒,那为何只有江南大灾,而且还连续不断。

  对此,朱怡炅早有预料,毕竟古人总喜欢在天灾人祸以后,让皇帝下罪己诏。

  最直观地例子就是前明的崇祯帝,直接被逼的在位十七年下了六道罪己诏,堪称历代帝王之最。

  尤其最后几年,几乎一年一道,问题自然也是一点没解决,反而加速恶化。

  朱怡炅肯定不是崇祯,凡是上奏要他下罪己诏的,一律被他批驳怒斥:“卿为国朝重臣,理当为君分忧,何故要君父下罪己诏,圣贤书是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吗?”

  就这么直白,对待这些文人,就该这么骂。

  不过朱怡炅还算留了点余地,没有直接怒而贬谪,只是严厉警告了一下。

  毕竟,一个皇帝若是动不动就罢官杀人,那他就是废物(这是康熙说的,俺觉得挺对)。

  不过再有下次,朱怡炅就要叫都察院、锦衣卫去明察暗访了。

  而大明的饥荒天灾虽然此起彼伏,但好歹去年朱怡炅就已经利益官方权力强制推广玉米红薯。

  虽然有些麻烦,但加上海外买的暹罗稻米,勉强还能兜得住,甚至还能支撑大军征战。

  不过,朱皇帝也就这一击之力了。

  南北两线同步开战,还连番大战,大明的国库已经有些入不敷出了。

  粮食确实挤一挤总会有的,但再挤也撑不住这么耗啊!

  大明现在就是在硬撑,这场武昌战役不仅不能动静太大,而且还得速战速决,打完就得休养生息。

  毕竟明年这江南的大灾饥荒还得继续,只能说朱怡炅运气好,也不好。

  却说武昌那边,郑定瑞还是分兵了。

  不过郑定瑞想法不同,他并非分兵进攻武昌、汉阳。

  而是分出一镇兵,继续走水路前往武昌,而余下大军则全部改走滠江。

  他要绕后。

  累

  请收藏:https://m.xiangjiao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