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17章 绕后偷家_康乾盛世,我吃定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后撤,宁陵明军同样跟着后撤,还一撤就是一百多里。

  这本就是明军的既定计划,睢州、宁陵肯定是挡不住十五万满清大军的。

  而且若是死守睢州、宁陵,也会分散明军的兵力,甚至败了还会有损归德府的士气。

  倒不如集中兵力。

  雍正就这么一路畅行无阻的南下,粮道从开封拉到归德,将近三百里。

  这个距离对于明军自然不在话下,但对于满清,还是遍地流寇饥民的河南,无疑是沉重的压力。

  尤其军粮主要还是从黄河对岸输送,开封根本没多少粮草。

  大战爆发了!

  ……

  两万明军自东明县西进。

  五千临时组建的骑兵率先进抵长垣县。

  长垣县令大为震恐,因为这可是五千明军骑兵,早听闻明军骑兵不多。

  这莫非来的是明军主力?

  有一骑冲至近前大声劝降:“长垣县的守军听好了,快快开城献降,否则待城破之日,悔之晚矣!”

  连续劝降三遍,直接给长垣县令吓坏了。

  这位县令大人还在犹豫不决,却是忽然发现就连亲信随从看自己的眼神都有些不太一样。

  这其实都是长垣县令的心理作用。

  那些清兵且不论,亲信随从纯粹是在期盼县令大人能投降,这样大家就不用死了。

  长垣县令不知实情,连忙开口下令:“快……快开城门,迎接王师天兵进城!”

  生怕说的晚了,这些人就要暴起杀了自己献城。

  那些随从没有察觉,连忙跑去传令。

  不片刻,等明军步兵大军抵达,长垣县早都已经降了。

  杨恭只将长垣县官仓里的存粮全部带走,又将县衙官吏全部割了辫子,甚至没去解散那些县兵,随即马不停蹄继续挥师西进。

  两万明军很快杀进卫辉府(汲县)辖境,这里已经是河南境内。

  直至此时,开封府方面依旧毫无所觉。

  那些满清县城,要么不知道明军来了,要么知道了也完全不说。

  因为现在形势已经愈发明朗,若非他们就在满清朝廷眼皮底下,怕是早都已经降了。

  但即便不降,也不妨碍他们中立看情况。

  明军来了就降明军,明军不来就继续做清官。

  至于明军情报,只要朝廷不问,那就不主动说,两不相帮,坐看天下形势变化。

  不过,在部分有识之士(识时务者)看来,即便满清打赢这一战,只要那位南明皇帝不输的太惨。

  拖个一两年,就北地这烂样,满清朝廷自己就得先崩盘。

  雍正的赢面其实已经很小了。

  杨恭一路疾驰行军,很快又夺下封丘。

  从这里到满清粮道转运点延津县,还有黄河对岸的开封府,都已经非常近。

  ……

  延津县。

  历史上,这里曾是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的葬身之地。

  后世这里则是产粮大县,素有“花生之乡”的美誉。

  “怎么可能……伪明大军怎会杀到这里来?莫不是皇上大军已败?”延津县令房延清满脸不可置信的看着城外大军。

  这个县令是在田文镜横扫河南官场后被提拔上来的,没别的本事,纯粹在于这家伙是汉八旗的,而且会站队。

  一旁负责留守的清军守将周协说道:“绝无可能,皇上十五万大军就算溃败,也不至败的如此之快,且我等也不会一点消息也没有。”

  房延清一愣:“那是从哪里来的?”

  周协脸色难看:“甭管是哪里来的,都必须守住延津县。你我都是(汉)八旗,一旦伪明反贼破城,别人都可降,唯我们不能降。就算降了,不死也难逃苦役下场,甚至北京城里的妻儿老小也难以保全!”

  房延清闻言,连连点头:“对……对,还请周将军勉力而为,务必守住此城!”

  周协答道:“大人放心,末将一定死守。还请大人也做好粮草支调,而且虽然无用,但也最好尝试派人往阳武、卫辉府城报信求。这孤城绝对是守不长久的!”

  房延清说:“将军说的是,本官立刻挑选死士,去与皇上大军求援!”

  请收藏:https://m.xiangjiao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