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51章 《儒林外史》也没了_康乾盛世,我吃定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终。

  如今江苏战事已休,吴敬梓的家庭称得上和谐美满。

  只是可惜了这位胡适口中的全椒第一文豪,还有那本未曾动笔的《儒林外史》。

  嗯,大概率不会问世了,就如那本《红楼梦》。

  ……

  利国矿场。

  位于徐州正北37公里处,由峒山、磨山、西马庄、吴庄等一百多个矿体组成,为一中型富铁矿。

  自两汉时期便已开采,西汉在此设铁官7处,东汉设铁官4处,并且,铁矿开采全是露天。

  利国铁矿属于难得一见的天然露天矿,从两汉持续发展到了唐宋。

  太平兴国四年(赵光义)终于在此设立利国监,为全国四大矿监之一,地位举足轻重。

  至元丰改制,利国监年产铁一百五十四万斤(770吨),上交国库税铁三十万八千斤(154吨),居全国第三。

  只不过,到了南宋绍熙五年,东京留守杜充为防御金兵,在河南阳武掘开黄河水坝,滔滔黄河水经徐州夺泗入淮出海。

  之后又数度溃决泛滥,大量泥沙淤积河床,阻断泅水入淮通道,水滞潴成微山湖泊,淹没利国的多数矿坑,峒山沉入湖中成为孤岛。

  利国铁矿就这么废了。

  蒙元到明初,临近湖滨的矿点陆陆续续有过开采,皆因无法排除坑内涌水,至明中期终于完全停采。

  不过现在,却被朱怡炅重新启用。

  虽然新型蒸汽机还在不断改良,但原来的纽可门蒸汽机却已经可以进行批产。

  这部蒸汽机型号,本就是用于矿坑排水之用,并且效果比之前代都要优秀。

  至于燃料问题,利国铁矿不仅产铁,同样也产煤,满清便曾在此大量采煤。

  “当当当当咚咚咚咚……”

  整个矿场弥漫着蒸汽机抽水的巨响,还有矿监的鞭笞谩骂:“都特么给我卖力点,都没吃饭吗?”

  “噼~啪~~!”

  这是鞭子抽打的声音,每一下抽打,总会落到一个矿工的身上。

  这些矿工,无一例外,全都蓬头垢面,虽然已经长出些许杂乱毛发,但脑后的辫子,却依旧清晰可见。

  这些人都是八旗矿奴,还是满洲八旗矿奴,汉八旗矿奴也有,还在另一边卖苦力。

  他们从几月前就被送到这处矿场,然后便是永无休止的矿区劳作。

  至现在,当初那些八旗俘虏,如今已经死了快两成。并非是干活累死的,而是承受不住压力,崩溃自尽的。

  还有少数在矿区害病,得不到救治就这么病死的。

  整个利国矿场都弥漫着浓郁而又压抑的气氛,几如监狱……不,这里就是监狱。

  “啪嗒!”

  有个辫子缠在脖子上的八旗矿奴一个没注意,矿车轮子磕到了石子。

  矿车倒了,他也摔了个狗啃泥。

  一个矿监见了,立马冲上去便是一顿鞭笞谩骂:“入你娘的,你个狗鞑子、野猪皮,赶紧给我起来干活!

  请收藏:https://m.xiangjiao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