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41章 连夜绣明旗_康乾盛世,我吃定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沿江的士绅农民,见到有大批战船自兰江口登陆。虽然完全不知道从哪儿来的军队,但肯定不是官兵,就算官兵也好不到哪儿去,个个都是逃得飞快。

  消息很快在兰江口传播开来。

  潘氏算是安南华族大姓了,无论是北方华族汉人,还是南方明香人,都有潘氏的身影。

  而潘氏在历史上,也为安南贡献了无数贤才。不仅为安南发展,及至后来民族解放,立下有悍马功劳。

  “老爷,兰江那边有大批战船登陆,挂的旗帜,看着好像是日月。”出去打探的家奴急匆匆回来禀报,说的还是汉语。

  这里的潘氏家主闻言惊呼:“不好,是天朝大军杀来了。安王攻打广南,果然是惹恼了天朝中国。”

  家奴也是恐惧道:“老爷,那现在怎么办?”

  这位潘家主连忙说道:“速速准备些酒肉粮食,再取些银钱,若天朝大军杀来,就拿去劳军,绝不可惹怒了天朝中国。”

  匪过如梳,兵过如篦。

  不仅适用于中国古代,也适用于越南以及世界各国。

  听闻汉兵杀来,不光本地潘氏在准备,还有吴氏、李氏、陈氏等等,也都在匆忙准备钱粮酒食,生怕准备的慢了,就引来大军劫掠。

  至于抵抗,抵抗个屁。

  郑氏父子几乎把地盘内的军队抽空,就连乂安城都没多少精兵留守,更何况是他们这帮士绅百姓。

  当潘氏在内的乂安大族,纷纷带着酒食前来迎接汉兵王师:“安南黎朝,下国草民,拜见天朝将军大人!”

  徐进有些意外:“你居然会说汉话?”

  随军的康子斐上前解释道:“安南本土有不少汉人,不少都是明末时期逃亡而来的汉家子民,也有一些是很早以前就在安南定居的。乂安、清化都是安南重镇,这里聚集的汉民也最多。”

  徐进点头:“原来都是我汉家子民……”

  潘家主见缝插针,连忙插嘴道:“天朝将军大人说的不错,我潘氏祖上也是汉家子民,而且从未忘却汉家根本。如今天朝大军来至,理当准备些酒食钱粮,还请大人笑纳!”

  徐进摇头:“酒肉和钱就不用了,粮食可以留下,回头让记录官与你们打个欠条。”

  说完,便直接带着大军策马一路向西而走,杀奔乂安城。

  潘家主连多说的机会都没有,只眼睁睁看着徐进大军向乂安杀去,沿途甚至专门避开村庄民居。

  “居然会有如此军队,不劫掠,也不讨要酒食银钱,只是收走了粮食,就算粮食也还专门打了欠条。”

  虽然都没指望着会还,但还是让潘家主,还有其余本地大族感到颇为吃惊。

  一瞬间,不论华族汉人还是本土的安南人,脑子里全都蹦出一个想法:“乂安保不住了!不对,不仅是乂安,刚刚天朝大人还提到了清化。乂安、清化一失,安王一家怕是也难守得住了。这黎朝要变天了!”

  潘家主反应最快,连忙说道:“快,立刻下去搜罗最好的绸缎,再给老爷我找个画师,参照王师的旗子给我画出来。”

  潘家主话音落下,其余几个大族家主也很快意识到。

  有几个还在犹豫,生怕汉兵的尾巴长不了。剩下的那些本地大族则要干脆的多,当即跟着跑回去派人到处搜罗绸缎。

  本就没多少绸缎的乂安很快售空,那些手速慢的,只得退而求其次,去搜集寻常麻布,并按照大明日月旗的样式绣制。

  乂安城都还没破,这些兰江沿岸的安南大族,就已经开始连夜绣明旗了。

  这是没有出兵升龙,改道清化、乂安的好处。

  要是真学当年Judy从广西打,不仅要从安南北部的复杂山区地形一路凿过去,打下来了也没啥好处,纯粹空耗国力。

  后世有史学家评价,Judy就是在征讨安南(北部山区)途中,损耗太大,才导致漠北无功而返。

  胡志明时期,有两位力图赶走法国人,废掉皇帝搞共和的,一个叫潘文珊,一个叫潘周祯

  请收藏:https://m.xiangjiao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