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46章 孟加拉消息_康乾盛世,我吃定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之身殉了社稷,却评以刚愎自用、优柔寡断,国史院的史官未免太过不近人情。

  好吧!这些人还是不敢直接喷皇帝,只敢把矛头怼向史官。

  有喷的,自然也有拥护的,甚至拥护的跟喷的,属于一类士子。喷的期望找到宣泄口,拥护的更聪明,想要以此引起朝廷注意,说不定陛下就赏赐官职了呢?

  两部史书才刚出版不过一月光景,南京文人墨客之间,便打起了激烈的口水仗,并且很快就从南京城扩散到了周边府县,及至全国范围。

  朱怡炅并未对此做出干涉,任何史书成稿出版,总会带来争议。

  一部史书不仅记录了一个王朝的兴衰史,也表明了一定的政治立场。

  无论如何,总会有人不满意。

  朱怡炅提笔在内阁递送的奏章中批复:“不必理会,放任自流便可。”

  只是对史书的争执而已,他还犯不着为了这个就去下令抓人。

  郎世宁今天休沐,所以没有再去与李鱓琢磨画艺,而是待在自己南京的住所里看书。

  他看的书,正是一月前就已经出版刊印的《明史》全书,书桌上还摆放了另一部更少的《清史》,仅看上面翻页的痕迹,就已经看完了。

  郎世宁虽然是意大利人,但来中国多年,汉文、汉语早已掌握。甚至还从北京那会儿,学会了一套阿谀奉承的话术。虽然很是粗浅,但已然比大多数的外藩洋人强了太多。

  整整一天,郎世宁除了吃饭、上厕所,几乎都在研读那部《明史》,一直到了晚间,天色渐暗。

  郎世宁这才轻舒口气,合上书本,又点上灯盏,拿出自己时不时就要写的日记本,开始提笔书写:“今日我又发现了中国人的一项杰出品德,那就是他们的气度。尤其是皇帝陛下的气度,便是昔年的太阳王,也难以相比。对于昔年推翻了自己王朝统治的叛乱者,这位陛下依旧能以公正态度,对其功绩予以认可。这是何等宽广的胸襟啊!”

  “若是欧洲的君主,还有那些教廷的主教们也都能如此,学会气度,学会宽容,学会博爱世人,或许如今的欧洲,那些底层的民众,也就不用遭受这时间的磨难了。这部中国的史书,我会将其翻译成拉丁文,然后带回欧洲,向整个欧洲宣扬中国大皇帝的胸襟和气度。”

  “欧洲的人民,需要中国大皇帝这样,仁慈而又英明的君主。不过那些欧洲君主或许不会想看到,我还要想些办法。”

  “对了,我为中国大皇帝绘制的肖像画,已经快要完成了。他的真正尊荣,将会随着这封画像,而被世人永远铭记。”

  ……

  对于民间的口水战,还有郎世宁写日记,这些都是细枝末节,朱怡炅也不会太过关注。

  紫禁城。

  今日召开御前会议,也是科举会试结束后的首次御前例会。

  不仅内阁、各大部院的众臣都来参加,已经十一岁的太子朱伯圻也被皇帝带上旁听。

  首辅王礼,照例率先开口汇报工作:“启禀陛下,数月前流放自天竺——孟加拉,以汉将张广泗为首的鞑子汉军降兵降将。目前已在孟加拉占据半县之地,可控制天竺人口户民虽未统计完全,却起码也有数万人。而且天竺土地肥沃,已经过随从监督官确认。接下来该当如何,是否要派兵前往?”

  朱怡炅思忖片刻,问道:“张广泗一行损失多少,可有惨重?孟加拉的军事实力到底如何?那些英国人、孟加拉人又是作何反应?”

  这话就不是在问王礼了,而是在问朱承训这个执掌枢密院的枢密使了。

  朱承训拱手回答:“张广泗所属流放降将降兵,几乎没有战损,只是消耗了许多粮草。而孟加拉军事,虽然现在只有半县之地,但据张广泗、耿守义上奏,只能说不堪一击。而且那里的英国人、孟加拉人,似乎都想要极力避免与我大明的争端。两方甚至主动将张广泗所占之地,割让给了我大明。”

  请收藏:https://m.xiangjiao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