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76章 朝鲜乱局_康乾盛世,我吃定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东党……不知如何评价)。

  朝鲜政局变得一团乱麻,李昑这个始作俑者很快便无从下手,只能先着手改革民政。

  然后……他就废除了肃宗朝鲜的户布、口钱、结布等税制法案,改为效仿大明新朝的摊丁入亩。

  这作业抄的,朱怡炅都不知道该怎么评价。

  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可不是简简单单就能随便乱学的。

  历史上的雍正搞摊丁入亩,也只能根据实际情况,在部分府县试点。而且实际上只是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收入,不仅没有减轻百姓身上的负担,反而还更加重了苛捐杂税。

  所以,也别吹嘘什么雍正是好皇帝了,他唯一的贡献就是让清廷的国库赚到了钱。

  嗯,仅此而已。

  大明新朝的摊丁入亩所以没出大问题,就在于实行之初地盘太小,所以很快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做出了政策补充。包括但不限于对地主的佃租进行直接限制,防止地主士绅将矛盾和损失,转嫁给底层百姓,从而维护摊丁入亩的正常推行。

  这也是在于大明新朝刚刚立国,作为开国皇帝,朱怡炅有着无与伦比的权威,想干嘛便干嘛。

  朝鲜就这么硬抄,全然没有任何补充政策,结果自然可想而知,朝鲜的两班贵族也不会允许李昑就这么攫他们的根基。

  于是乎,在“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的新政改革下,朝鲜国库的财政收入没有先增加,倒是底层的百姓终于忍无可忍,起兵造反了。

  原本朝鲜百姓就承受着官府的横征暴敛和苛捐杂税,这其实也并不能全怪朝鲜的官府与朝廷。

  因为大明在平壤的驻军,天天都在找朝鲜索要军粮。明明这些驻军早已不在朝鲜驻扎,而是作为乐浪省的驻军。但朝鲜王李昑和朴文秀为首的两班大臣,却不敢不给。

  而且明军也不是白拿,都是给银子买粮的,虽然这些银钱都是从朝鲜的矿山开采,大明只是在矿山建立了铸钱厂。新铸出来的银子铜钱,当天就被运到了汉城,作为明军的买粮之资。

  朝鲜官府为大明爸爸征集军粮,也不可能完全白干,肯定得从中抽取一些辛苦费。

  如此一来二去,层层盘剥之下,那摊派到底层百姓头上,早就是一笔天文数字。

  不得不说,从这一点来看,朝鲜倒真与前明末年的官场,颇为类似。

  至于这样会不会饿死百姓,只是少吃几顿饭而已,饿死的都是体质差的,何必顾忌?

  而且百姓饿死了,那土地也就荒芜出来,正好可以让他们去圈占兼并,扩大家业。

  后面的事情就简单多了,就在去年年末,大明新拓了岭北府,所以为了加快打通黑龙江都司的驿站水路,就往朝鲜多买了一些粮食作为军需储备。

  被盘剥过度的朝鲜百姓,先是沦为饥民,冲击州城要饭,然后被州城的朝鲜官兵强行驱赶镇压。

  那些州城的大官贵族,一粒粮食都不舍得赈济。

  在遭到了官兵驱赶镇压后,饥民们不仅没有溃乱,反而从中冒出了一个名叫金焕的青年,带着上千饥民就这么揭竿而起了。

  “种田吃饭,杀进汉城!”

  这是饥民起义军的口号,很朴实无华,吃饭在前,杀进汉城在后。

  而那些最开始镇压饥民的朝鲜官员,对此反而视若无睹,就这么坐视饥民南下流窜。

  等乐浪省得到消息,这些饥民起义军已经与朝鲜官兵打过几场了,而且还是互有胜负。

  事实上,朴政这边刚往南京上疏,朝鲜王李昑便也派人兵分两路,一路前往平壤搬救兵,还有一路则直接去南京,跟大明爸爸求救。

  朱怡炅看到的奏章,其实已经有些消息滞后。

  看着奏章思忖片刻,朱怡炅说道:“传诏内阁、枢密院,即刻前来殿中议事。”

  ……算了,就这样吧,感觉好困

  请收藏:https://m.xiangjiao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