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31章 公司_康乾盛世,我吃定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行救治。

  紫禁皇城,朱怡炅裹着皮裘,正在谨身殿批阅奏章。

  其实后宫那里应该更暖和,也更舒适,还有后妃宫女们伺候服侍。但朱怡炅还是懂得原则分寸,后宫只是皇权的政治附属品,肯定不能给她们任何可以接触到外廷政治的机会。

  就算后宫再舒服,也不能真的在后宫里头办公批奏章,所以满清鞑子都是在乱来,乾清宫(寝宫)都能成办公地。

  没批几封,就看到内阁呈递,关于南京煤炭报价的奏章,相比往年,价格上的浮动已经有些明显,整体涨幅还在百姓可接受范围。

  这是因为朝廷及时在沿海加息,吸纳百姓存银入钱庄银号,又以银圆兑比吸纳民间白银。

  不过,这还是让朱怡炅警惕起来,略一斟酌,提笔写下批示:“已阅。时刻关注煤炭市价,还有米、布、盐等百姓生活相关之物,必要时候需由官府予以调控。”

  南京背倚长江,又是大明都城,可以直达上海埠,理所当然最先受到沿海物价余波的冲击。

  对于这种情况,只能硬扛过去,而且必须坚持在沿海吸纳民间存银,再通过海外购粮与转移白银到陕甘西北等地。进一步加强金银货币的流通,并将中国的通货膨胀间接转移到海外藩属,从而缓冲影响。

  今年冬天,南京的市民百姓,骂无奸不商的人变多了。

  一些纺纱作坊的工人,也开始撺掇起哄,嚷嚷着要老板给他们涨工资。那些商人老板自然不愿意,于是乎双方为此争执不休,到最后竟然将官司直接打到了应天府尹衙门。

  涉及到纺纱行业,国朝一没有相关律法,官员也生怕判的不好。既影响到国朝纺纱业,又会在皇帝那里留下刻薄待民的不好印象,而且在百姓这里也容易留下官商勾结的恶名。

  官司扯来扯去,还是惊动了皇帝。

  在与内阁反复商议斟酌,最终对律法进行修正新增,往后商人开办作坊,必须要在官府注册,而不是原先的简单报备,得正式成立公司。

  公司一词,不是朱皇帝起的,而是内阁起的。

  出自孔子的《大同·列词传》:“公者,数人之财,司者,运转之意。”

  而庄子也说:“积弊而为高,合小而为大,合并而为公之道,是谓‘公司’。”

  成立了公司,就要遵守相应的国朝律法,给工人定薪,不仅要签订正式的劳务雇佣合同,而且还涉及到了涨薪、待遇、休假、工作小时制等方方面面。

  这部新律法由皇帝、内阁牵头,再经由诸部院联合编纂修订,最终再由宣传部配合刊印布告。

  南京城首当其冲,得到消息的商人争先了解新律法的内容。

  等一番了解过后,商人们一方面对新律法如此偏向工人百姓,感到颇为不满。另一方面,又觉得国朝定下律法,往后开办作坊、工厂

  请收藏:https://m.xiangjiao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