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46章 第一位广东状元又没了_康乾盛世,我吃定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文武似不甚分。我太祖高皇帝曾以直厅为布政,典史为佥都,今奈何牢不可破?”

  这时的考题侧面反应,明末已经被鞑子、流寇两面夹击,搞得喘不过气来。

  尤其崇祯七年,爆发了一场决定性战役,致使明军与流寇开始逐渐攻守易型。

  崇祯病急乱投医,竟然跑去殿试问一群八股考生,该怎么解决叛乱问题,也是真的时局到了很严重的地步。

  再到崇祯十年,第四届殿试,短短三年时间,崇祯已经逐渐变得歇斯底里。

  这一年的策论题目,光是字数都快赶上殿试文章了,大篇幅都在询问考生民政、兵事,再到末尾还对考生士子甩出一道灵魂发问:“为什么唐朝时任用刘宴、李抱真,不到三年就可以富国强兵?现在怎么就不行了?”

  只从崇祯后期的殿试题目就能知道,明王朝已然到了崩溃的边缘,皇帝已经完全不信任所有人,而且中央军也已无法应对鞑子与流寇任何一方的入侵肆虐。

  回到今年殿试,朱怡炅挥笔写下策论考题:“策论漠北草原及西域论战。”

  一句话,结合朝廷时局,简洁明了。

  崇祯后期开始的殿试考题,那是大篇幅都在发问。不仅得不到任何有价值的答案,还会让考生不知所措。

  没办法,这时候的崇祯已经被亡国之象,给整的快崩溃了,用尽任何办法,局势反而越来越坏。

  这换谁也受不了。

  殿试结束,大臣们按照惯例,拟定了前三名,又准备好十份备卷,总共十三份卷子,呈递到皇帝御案前过目。

  前三名的卷子,加上十份备卷,这是前明殿试的传统。如果皇帝对前三名不满意,就可从后十名中遴选。但大部分时候,也就走个过场,皇帝不会这么不给阅卷大臣面子。

  只不过,现在是大明新朝了,皇帝一向喜欢乾纲独断。前几次殿试,别说前三名了,甚至直接批到了快一百名,阅卷大臣颜面扫地。

  朱怡炅照例没叫大臣们读卷,而是自己摊开前三名的试卷阅览:

  第一名,庄有恭,来自广东番禺县(广州黄埔人)。

  第二名,秦勇均,来自江苏无锡县。

  第三名,黄孙懋,来自山东曲阜县。

  ……

  前三名的卷子很快看完,朱怡炅忍不住露出笑意,三篇策论文章,除了第三名无太多出彩之处,第一、第二的策论不仅写的极好,而且文风上也较之往年殿试文章要来的更为激进。

  只从文风上看,就能看出这第一名与第二名,绝对是对新学涉猎颇深,甚至可能还看过太子老师王闻远,借着月报刊行发表的《潜书》。

  尤其第二名秦勇均,先是从兵事角度论述漠北、西域战事,接着又在这之上,建言朝廷未来治理漠北草原与西域三疆(南疆、北疆、东疆),也当三思而后行。

  比如漠北草原,这个叫秦

  请收藏:https://m.xiangjiao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