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06章 闲来无事,写个番外(一)_康乾盛世,我吃定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倒更像是割据政权,不过苟延残喘尔。

  新朝阁臣,增至九人。

  朱伯圻本来只是听从老师和父亲的话,用这一手段来敲山震虎,树立皇帝权威,结果查出来的属实让他触目惊心。

  刘老汉今年六十一了,他不是李家村的村民,只是外地来的,在此成家落户分田。

  据说年轻的时候,还跟着皇帝当过两年兵,后来打仗伤了腿,落下残疾,就被分了抚恤银子和田亩,在这李家村种地了。

  短短半月,江南地区的生产几乎陷入半停滞状态。

  随着南京城的哭丧百姓越来越多,朱伯圻实在受不住了,与内阁商议一番,决定将先帝留下的遗诏,公之于众。

  虽然朝廷并未下旨,要全国官民为太上皇戴孝,这也是太上皇的遗诏,皇家丧葬不得扰民,不得大赦天下。

  起码有两成的贪污官吏,都是近一年内查处的,明显是看他这个新皇帝登极,觉得贪污应该没什么大事。

  刘老汉作为村里老人,虽是外姓,却也与本村差不多了,当即起身拍了拍裤腿,向着村口走去。

  击鼓敲锣,一般都是出了大事。

  世祖光武,当仁不让。

  新皇清朝吏治,大开杀戒,光是流放边疆的就超过万人,这瞬间就将他在文人士子心目中的形象,从一位类同朱标的仁君圣主,变成了尤甚太上皇的,刻薄寡恩的“暴君”。

  但无数百姓,还是自发跑出来哭灵,尤以南京城郊的村民最为激烈,大批村民百姓一窝蜂往南京城中涌去。

  可现在,这也叫过火?

  这些个文人士子,只是流放三族,都太便宜他们了,不狠狠杀上一批,永远不知道收敛和爱民。

  说是大开杀戒,倒是不至于,也就砍了一百多颗脑袋,都是贪污数额较大的,余下的都是直接流放。

  刘老汉正蹲坐树荫下,抽着旱烟。

  内阁拟定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

  朝廷对外不再打仗,只册封属国,发展对外贸易,对内也休养生息,积极延续建武时期移民政策,往边疆各大都司军民府,迁移百姓开垦拓边。

  哪有什么民心所向?

  老百姓的心都是肉长的,朱怡炅这个皇帝给了他们饭吃,给了他们书读,还给了他们平等的身份。

  不仅是李家村如此,从满城缟素的南京城辐射出去,大批骑士乘坐快马,将太上皇驾崩的消息,向着全国各地昭告。

  有这么一处李家村,因为靠近京师天子脚下,这里的村民往往只需日常兜售卖货,就能比其它村子获得更多赚钱机会。

  朱伯圻作为新皇也不好下旨斥责劝阻,百官同样不好上奏劝谏,生怕一不小心就被扣个帽子,毕竟先帝刚刚驾崩。

  兴平二年,首辅朱承训上疏乞骸骨,阁臣邬思道亦同请辞。

  椰城总督府撤销,改置爪哇总督府。

  是年十二月,太上皇驾崩,享年72岁。

  百姓哭丧,一方面的确是对朱怡炅的敬重爱戴,另一方面也是对新朝的不信任,害怕朱怡炅驾崩了,新的皇帝不再维持原来的好政策。

  刘老汉对着同样抹眼泪的村长问道:“这是咋了?出啥大事儿了?”

  登极以后不但没有按规矩大赦天下,反而改元当年,就要大开杀戒。

  刘老汉笑了笑,吸了口旱烟:“好好好,孙儿怎么说,爷爷就再讲一遍,那还得从三十年……四十年前说起咯,当年的万岁爷啊……”

  “当当当!”

  兴平四年。

  村长说道:“驾崩……驾崩就是办白事了。”

  如此操作,才总算将京城的百姓渐渐安抚下去。

  兴平三年,无甚大事。

  虽然朱怡炅用的一直都是新朝,有着革新之意,但到底继承了前明的国号,所以这就是承袭复国了。

  一些文人士子看到此等景象,不由惊讶莫名,只得将其按在了开国盛世,民心所向,顺带写了几句诗词,看能否拍一拍先帝与新皇的马屁。

  甚至恢复到从前鞑子统治时期,各种苛捐杂税,让他们没有活路。

  要知道,哭丧的人里头,可是有不少七老八十的老头子,尤以他们哭的最为热烈。

  请收藏:https://m.xiangjiao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