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百八十章 舞与歌_回到山沟去种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种古老的传统。

  让人好奇的是,在砍树之前,还要用麻绳将一条小干鱼绑在被砍的树桠底部,砍完之后小鱼还一直留在树上。

  看着那只小干鱼,李君阁又想起了育爷爷,家中的女性亲戚,还有祭司们头上的小干鱼,结合这发杈的枫树,小干鱼的意义越来越明了了。

  舅家、鱼、发杈的树,这些都暗示着一对人口兴旺的祈求。

  山塘后边的枫树林子里,今天热闹非凡,四百多户人家都在这里砍树。

  祭司们非常繁忙,在砍树之前,他们还要带领着各家人,对着枫树念诵一段祭词。

  枫树被砍倒之后,加上顶端的那些树桠,两位舅舅就地将它分成了六节。

  音爸爸则去选择了另外一棵树,砍下了一些带树叶的枝桠回来。

  大祭司解释说,这种数叫“都塞”,是用来盖住做好的砍牛架的。

  这让李君阁想起了汉家祭酒所用的包茅,糅玉所用的蓍草。

  礼不可轻废,仪式感,就产生于这些带有特殊性的细节当中。

  后山之上,整理出了一大片的坡地,叫旋牛塘。

  为什么不利用寨子下面的大广场,老瘪爷介绍说拉牛旋堂的仪式之后,还有一个兜土的习俗,大广场是花岗石铺就的,干不了这个。

  十六日这一天又有个轰动全寨的大仪式——拉牛旋塘。

  这个仪式标志着鼓藏节开始进入了高潮。

  旋牛塘周围人山人海密密麻麻,外圈的山坡上,站着的大多是观礼的女性,内圈的大多是男性。

  女性是不能亲自旋牛的,毕竟这东西身大力沉,男人都需要七八个才应付得过来,不过她们可以在旋牛前后的游行队伍里参与。

  上午吃过饭,两位舅舅和李君阁便来到牛栏前,将一些稻草捻成绳子,穿过牛鼻子将牛拉出来。

  这是两头雄健的大牯牛,一身皮毛油光铮亮,肌肉走向在皮肤下清晰可见。

  音爸爸在牯牛的角上分别挂上了阿音奶奶的花鞋,还有悬天鹞子祖祖的手枪,标示两位受祭者的身份。

  李君阁放眼看去,各家各户都在自家的祭牛前忙活。

  苗娃还有好些阿音亲戚家后生也过来帮忙,不光自己家,每头大牛身边都聚集了七八个人。

  芦笙队早已等在那里,也许是拉牛旋塘仪式分外隆重,带领芦笙队的人已经换成了那位经验丰富的师傅。

  祭司们在队伍前站立,等待旋塘这一刻的到来。

  祭祀的多是新近去世的人,父亲、母亲、爷爷、奶奶,甚至儿子、女儿,这些人的音容笑貌依然停留在人们的脑海里。

  正因为这样,在拉牛旋塘这一仪式过程中,有一些很特殊的表演。

  十二点正,放铁炮的人在队伍前放了一声大炮,队伍便开始向旋牛塘走去。

  扛鼓藏旗的人走在最前面;

  然后是排成纵队吹奏的芦笙莽筒队;

  育爷爷在两个寨老的

  请收藏:https://m.xiangjiao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