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7章 古人的骗局_大汉永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47章古人的骗局

  楼兰虽小,却是大汉帝国通往西域的门户、咽喉要道,它处在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是南北两条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极其重要。

  正因为如此,楼兰处在大汉帝国与草原霸主匈奴两股最强大势力的中间,都是双方竭力争取、拉拢的对象。

  所以,弱小的楼兰被迫采取两边讨好、都不得罪的墙头草、两边倒的“骑墙派”的策略,给人留下一种立场不坚定、首鼠两端的软骨头印象。

  但是,往往这些软骨头,在历史上的结局都不是很好,就像是汉奸一般。

  人就应该选择一条路,一条正确的路,然后坚定不移的走下去,不能朝三暮四,朝秦暮楚的。

  汉武帝通西域后,想要打通前往大宛等国的路径,找汗血宝马,楼兰、姑师两国正好挡在汉使出使的路上。

  可怕的是,他们竟攻击劫掠汉使王恢等,杀戮大汉商人,充当匈奴耳目,向其密报汉使动向,让匈奴出兵拦截汉使,使西汉与西域诸国的交通受到很大阻碍。

  所以,汉武帝打他们是必然的。

  楼兰在后世很出名,最有名的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还有诗仙李白的“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等等。

  据诗词爱好者统计,从汉朝、魏晋南北朝、唐朝再到宋元明清,诗词中出现“楼兰”的将近百首。

  而且,几乎都是“破楼兰”、“斩楼兰”、“杀楼兰”、“系楼兰”、“取楼兰”等与“楼兰”水火不容、汉贼不两立、置之死地而后快的血性诗篇。

  这个两面派,有点像是后世的汉奸了,谁来了都要骂几句,不是战就是杀,所以楼兰自然成为了唐诗开刀的对象了。

  除了楼兰两面派,墙头草,地理位置重要,还有它名字的原因。

  唐诗是我华夏历史上最光辉灿烂、鼎盛之至、独一无二、无可复制、孑然独立的存在。

  诗词最是讲究合辙押韵、字正腔圆、朗朗上口、大气磅礴。

  而西域三十六国当中,只有楼兰名字优美、读起来铿锵有力、气势十足。

  这是其余三十五国的名字所无法比拟、相形见绌的地方。

  所以,把楼兰当作一种敌对势力的象征、武力征伐的对象,以此来抒发自己勇于拼搏、敢于进取、积极向上、报效国家、实现自己伟大梦想的人生舞台。

  他们对此加以铲除、征服、辱骂,这就使得楼兰成为唐朝大诗人们争相拿来借用的道具。

  公元前108年六月,赵破奴率队出征楼兰,走到快接近楼兰的时候,卫山就赶到了。

  赵破奴想笑但没有笑,他和卫山也是熟悉的,“哎呀,卫将军,你这是倒霉呀,幸亏骠骑将军替你说话,当屯长怕是委屈你了吧?”

  “不能再叫将军了,我现在是庶人了,唉,以后在赵将军手

  请收藏:https://m.xiangjiao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