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20章 太学之路_大汉永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人三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上书“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

  汉武帝便于京师长安设立太学,而太学之名始于西周。

  夏、商、周,太学的称谓各有不同,三皇五帝时期的太学名为成均,在夏为东序,在商为右学,在周代名为上庠。

  最初太学中只设五经博士,置博士弟子五十名,全国上千万人,只有50人,可想当初太学质量之高。

  从武帝到新莽,太学中科目及人数逐渐加多,开设了讲解《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的课程。

  汉元帝时博士弟子达千人,汉成帝时增至三千人。

  王莽上台,建立新朝后,为了树立自己的声望,并笼络广大的儒生,为他歌功颂德,便在长安城南兴建辟雍、明堂,又为学者筑舍万区。

  一番操作下来,博士弟子高达一万余人,太学规模之大,实前所未有,就是比之后世大学也不差了。

  这太学进去可了不得,一旦进入,便被称为“博士弟子”,有免除赋役的特,而且毕业后,可以直接当官的,再差也可以后补,不用考试,毕竟这个时期没有科举,大多是举孝廉。

  当然,在太学的时间,刘秀还认识了严光,还有加深了朱祐和二姐夫邓晨的感情。

  太学发展上百年了,汉武帝建立的时候是元朔五年,即公元前123年,如今已经是天凤元年,公元14年,快140年了,西汉都灭亡了。

  可以说太学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细分出很多专业,一部经书就是一个专业。在太学中比较流行的是儒家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和《春秋》。

  在造纸术成熟之前,写一点东西是非常困难的,任何能写东西并且长期保存的成本都非常高,除了石板,但石板费力气,要一个一个字的刻上去。

  所以,在古代写字,他们一般是能写少就写少,不像是后世那些小说想怎么水就怎么水,动不动几百万字,上千万字。

  孔子写春秋,那个省字呀,后面的人甚至弄出一字注释万种,充分探讨孔子简单字背后的微言大义。

  孔子编辑一个诗集,收集了上百年的诗歌,总共也就凑出来3万字,吕不韦加上一堆门客,把诸子百家的著作折腾来折腾去,也才弄出20万字。

  《易经》两万个字左右,老子《道德经》5000字左右,《周礼》四万字左右,

  可是,随着时代发展,这些经书经过历代大师的注释和讲解,已经延伸为非常庞杂的体系,一本经书可能原文只有数千或数万字,而其注释和讲义却有几十万字,那是要穷极一生的。

  故而,太学生们入学时一般都会拜投在某位大师名下选择某个专

  请收藏:https://m.xiangjiao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