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5章 两大杀招_大汉永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手工业;

  卫尉,掌管宫廷警卫;太仆,掌宫廷车马;宗正,掌皇帝宗族事务……

  高祖定天下后,基本继承了这些制度,没有多少改变,只是他奉行郡国制度,但当时异姓王的存在很影响稳定,他便斩白马,非刘姓不得封王。

  但分封必然有弊端,导致尾大不掉,封王野心膨胀,便有七国之乱,武帝的推恩令封国越来越弱,再无法抗衡中央。

  汉景帝改了大量官名。把奉常改为太常;卫尉改为中大夫令;廷尉为大理;典客为大行令;治粟内史为太农令。

  武帝时改为大司农。武帝时改大行令为大鸿胪,郎中令改为光禄勋。

  虽然改名了,但三公九卿的框架是没有变的。

  后面,由于丞相权位太重,威胁了皇权,武帝之前,丞相的位高权重,连皇帝也不能不敬三分。凡丞相进见,皇帝得离坐;

  丞相病重,皇帝得亲临问疾,并遣使送药;丞相死后,移归私第,皇帝车驾往吊,并赐棺,赐葬地,赐冥器等。

  武帝自然很不放心,所以他开始又改革,把中央官员分为外朝官、内朝官。外朝官有丞相及丞相之下的各六百石官。

  而内朝官,或称中朝官,包括大司马和左、右、前、后将军,尚书,以及侍中、散骑、诸吏、诸郎、博士等。

  章奏的拆读与审议,转归尚书台。相当于削弱相权,从此之后,丞相、太尉虽然都是政权的负责人,但实际权利已向尚书台。丞相有过失,由尚书问状弹劾……”

  随着刘瀚的娓娓道来,刘秀不住的点头。

  “吾儿聪慧,不错,不错,那你的想法是什么,加大尚书台的权力?”

  其实刘秀已经在准备干这个事情了,他后期扩大尚书台的权利,职无不统。《通考·职官考》云:“至后汉,则(尚书)为优重,出纳王命,敷奏万机,盖政令之所由宣,选举之所由定,罪赏之所由正,斯乃文昌天府,众务渊薮,内外所折衷,远近所禀仰。”

  甚至后期,三公被架空,只有议事功能,没有实际权利,以后尚书台成为东汉时期的决策机构,国家中央权利全部集中在皇帝的宫廷办公厅内,且三公往往因小事而被辞退,三公地位逐步降低。

  “我估计父皇后面会加大尚书台的权力,削弱三公的权力,三公更像是名誉象征。”

  刘瀚这话一出口,刘秀猛抬起头看向他。

  “你之才智远远超过父皇,未来好好做,必然名流史册,是千古名君。”

  “比不得父皇,开天辟地,再一统天下,重开大汉天。”

  “好啦,好啦,怎么就不相互拍马屁了,你定然有自己想法,说说吧。”

  “父皇圣明,儿臣的想法是三省六部制度和科举制度。”

  反正是后世的,刘瀚直接张口就来。

  “三省六部制度和科举制度?”刘秀疑惑。

  “所谓

  请收藏:https://m.xiangjiao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