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0. 170 丰厚的家底_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咱们就从弘治时期最著名的变法叶淇变法说起,它变的是什么法呢

  简单来说,叶淇变法就是把明太祖朱元璋制定的开中法给废了,取而代之。

  听到开中法被废,明殿的气氛又凝固。

  朱棣还有朱高煦以及朱瞻基的表情都变的特别严肃。

  反而一向活跃的朱高煦的反应不大,眼神有那么一点迷茫。

  朱高煦对国家法令啥的完全不敢兴趣,他就爱行军打仗。

  “三弟,咱爹和咱大哥表情为何如此严肃,废了这个开中法,很严重”朱高煦压低声音悄悄的问朱高燧。

  朱高燧虽然比朱高煦强点,但也没强到哪去,无法回答

  朱高炽叹了一口气,“多看看书。”

  “大哥,你耳朵真好使。”朱高煦立马转移话题,看书是不可能看书的。

  朱高煦:开中法是啥

  既然粉丝问,乐瑶当然要科普一下。

  咱们先说说什么是“开中法”,其实和咱们之前说的宋朝的“折中法”差不多。

  简单说就是用粮食换取盐引的制度,盐在古代是绝对的垄断商品,就和咱们现代的烟草、石油一样,只能由国家掌控。

  想得到盐,就必须有朝堂下发的盐引。

  明朝初期为了解决边境军粮的问题,制定了“开中法”,根据边境需要的粮食多少,然后让民间的商人运输到边境,给予他们的报酬便是盐引。

  “这个原来就是开中法啊。”朱高煦惊奇的不行,仿佛第一次听说。

  作为大将军,开中法他不知道但是他知道边境的粮食是由商人运来的,然后再给他们盐引作为报酬。

  明初的开中法一下解决了边境粮草问题,同时商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还雇人在边境开垦荒地种地,这就是明朝的令一政策军屯制度。

  二者结合,稳定边境,且由商人运粮,还节约了运输成本,节省了朝堂开支。

  嬴政听此立马记下,之前神迹说宋朝时提过,嬴政想着此策虽然解决了粮草,但是有个弊端。

  但是开中法的弊端就是怕朝堂调控不当,比如发出超过产盐量的盐引,就和大量发行大明宝钞一样。

  商人辛辛苦苦的运粮到边境,得了盐引后却无法得到盐。

  后期明朝就出现了这种弊端,朝堂不但超发盐引,有些权贵通过特殊途径获得盐引,并优先兑换。

  明孝宗朱佑樘不住点头,他和大臣们早就看出“中开法”的弊端,所以才有了叶淇变法。

  朱厚照还是觉的他太祖爷爷的中开法好,虽然后期有弊端,但改之便可。

  朱厚照:中开法好。

  朱佑樘:叶淇变法早该替代中开法。

  朱厚照和朱佑樘的心声以弹幕的形式同时发到了天幕中。

  父子二人的想法完全不同。

  于是朱佑樘便听从大臣叶淇的提议,废除了中开法,而启用了叶淇变法。

  所谓的叶淇变法是废除了以粮食换盐引的做

  请收藏:https://m.xiangjiao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