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五十一章 中芯陷入黑暗时刻_穿越七零我成了富一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口中念念有词。

  他就站公司门口,迎着凉凉的秋风,等待着叶风的到来。

  中芯国际迎来关键时刻,他想一个扛下所有,但是现在,他发现自己扛不住了。

  “或许,应该把这一切都交给年轻人吧。”

  张如京微眯着眼睛,看了看身边的年轻人宋远亭。

  宋远亭正巧也望了过来,他看着身边德高望重的老爷子,回想起和中芯国际一起奋斗的点点滴滴。

  心情复杂。

  世人常常误解他们,怪他们没有振兴华国芯片产业。

  但是,他很想对大家说,“这个行业的差距,是越拉越大的——市场占有率的前两位,会把钱都赚走。这样,也能支持它们在研发端投入更多的资金。如果你们发现,大陆芯片行业在缩小这个差距,那希望你们明白——我们付出了,比汗水更沉重的东西。”

  张如京博士当初为了表明决心,他把太太和孩子,甚至90岁的老母亲,都一起迁居至中海。

  初来中海,建厂的人才、设备、资金、需要引进的技术,什么都缺。

  但当得知张汝京要在大陆建厂时,除了他在德州仪器和世大之前100多位海外同事愿意追随他,还有300多位湾湾同胞,也跟着他来到了中海。

  大家都看到了张如京身上的使命感,家国情怀、回国报效,这一次,终于有了机会。

  这些,让张如京惊喜万分,建厂初期的骨干,有了。

  在资金方面,张汝京把他20年积攒的资源和口碑全用上了。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神奇般的筹到了9亿美金,外加叶风主动投资的1亿美金,正好10亿美金。

  要知道,华国建国以来最大的电子工业项目——909工程,最开始的投入是100亿人民币。

  一个张如京,抵上了一个国家工程。

  在解决了人才、资金问题后,技术和设备,又成了最大的问题。

  冷战结束后,西方国家在美国的主导下,签署了《瓦森纳协定》。这个协定中限制了先进材料、电子器件、军品等各种商品或技术的出口。

  而华国,则是这个协定的“禁运国家”。即便华国购买技术的价格让其他国家难以拒绝,美国也会出面干涉,直接中断这次交易。

  为了能买到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张如京找遍了美国五大教会,为其人格背书。

  并再三承诺,中芯的产品只用于商业用途,不用于军用等领域,这才拿到了美国的出口许可。万事俱备,只待开工。

  2000年8月,中芯国际开始动土,短短13个月后,到2001年9月,中芯国际正式投产。13个月,也刷新了晶圆加工厂建造速度的世界纪录。同时,中芯国际的0.25微米以下生产线,也将华国大陆芯片,第一次推进至纳米级。

  为了吸引更多的海外人才和华人回国,张汝京在厂

  请收藏:https://m.xiangjiao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