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四十五章 突然有钱也不好_苏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着那石磙感觉非常奇怪:“那是什么石头?”

  苏油笑道:“那是混凝土,先做好模子,然后用水泥浆拌卵石浇铸出来的,要靠开山采石打造,只怕到现在都还完不了工。”

  刘二里现在既是监工又是主要劳动力,听到这边说话,跑过来扑通一声跪下:“敢问哪位贵人是苏少保?”

  众人赶紧闪开,刘二里连着叩了几个头:“二里谢过少保救命之恩。少保你救了我和老娘的命啊……”

  苏油赶紧将他扶起:“扯远了,说不上,救你的是晁补之。”

  二里说道:“少保你放心,我一定好好干!”

  苏油笑了:“芦沥这个盐场规模还很小,赶紧将手艺学到,以后不定也能成个员外。”

  刘二里连连摆手:“要是像陆剥皮那样的员外,二里宁愿不当。”

  苏油说道:“好,都说穷**计富长良心,我看守得住本心,才是真富余。家中老娘如今还好吧?”

  刘二里抹着眼泪:“好,如今老娘不用熬盐了,就领着家眷们料理料理饭菜,活计轻省多了。”

  说完又问:“少保,如今的芦沥,应当是大宋数一数二的大盐场了吧?怎么你刚刚说还……很小?”

  苏油看了身周众人:“二里,知道我们大宋有多少人吗?”

  刘二里摇头。

  苏油说道:“据我所知,至少九千万。”

  不光刘二里傻了,其他人都傻了:“这么多?”

  苏油说道:“成人一月斤盐,儿童半之,按这个计算,大宋一年当出九亿斤盐,方能满足正常需要。”

  刘二里眼睛里净是圈圈:“九亿斤,这是多少……”

  苏油也懒得多解释,拍了拍他的肩膀:“总之,好好干。”

  又劝慰了他几句,打发他继续整滩,晏几道这才问道:“明润,我大宋如今一年产多少盐?”

  苏油说道:“丰年的话,一年能到三亿斤,所以如现在芦沥盐场这样的地方,再多八百多个,都能被消费市场吃下。”

  晏几道有些吓到了:“那……那是……多少钱?”

  晁补之说道:“如果按斤盐三十五文计的话,六亿斤就是两千一百万贯的缺口。”

  “难怪我朝食盐走私如此猖獗!”晏几道点头道,然后突然反应过来:“两千万贯!那……那那……朝廷半利也是一千万贯的盈入?”

  苏油哈哈大笑:“哪里有那么简单?!如果要靠浙盐入川,朝廷这点盈入,怕是填到路上了都不够!”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如今盐价与钞引挂钩,突然爆发出产能,会导致市场上钞引过多,物价腾贵。”

  “还有这东西会形成东西南北各地域之间,经济上的严重不平衡,如果到时候浙中两盐斗米,而陕西河北仍然斤盐斗米的话,会出现什么情况?”

  晏几道觉得自己脑筋不太够用了:“什么情况?”

  苏油看向蔡京:“元长,你来说说。”

  蔡京拱手说道:“会导致浙中用大量的盐换取全国大量资源,导致各路资源朝本已富裕的东南集中。而真正急需的西北,河北前线,到时候会发生什么情况?大宋变成什么样子?”

  “富者愈富,贫者益贫;南方益富,北方益贫;敌国之侧缺衣乏食,民生凋敝,军事艰难;江东诸郡远离忧患,安陷逸侈,文恬武嬉……””

  晏几道稍微一思索就吓得脸上刷白:“太可怕了。”

  苏油两手一摊:“所以咯,突然有钱也不是什么好事儿对吧?发展不均衡带来的后果,有时候甚至比普遍贫穷还要可怕。”

  说完目光闪烁:“尤其是,普遍贫穷的地方,还在敌国虎视眈眈之下的时候……”

  晏几道急了:“陕西还好。河北!如今我朝河北!”

  苏油说道:“是啊,所以你们弄报纸,也得好好呼吁呼吁,让朝廷将我大宋最后一块大短板,重视起来。”

  九月,代北的疆域谈判逾时不决,辽国复遣萧禧来言。

  甲寅,诏枢密院议边防。

  王韶和李宪还朝,赵顼拜王韶为枢密副使。京中百姓以王韶“奇计,奇捷,奇赏”之故,称之为“三奇副使”。

  而李宪升为入内内侍省押班、干当皇城司事,和王韶一样,均为令人侧目的恩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xiangjiao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