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六百八十章西夏瓷器_都市藏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着自己这块地。

  它享国时间也还算长,189年,一个朝代能扛住189年,也算不容易。

  西夏没有修史,几近湮灭,很多中国人过去也不知道,甚至很多字典后面排的历史年表里都不排西夏。

  西夏有自己的文字,据说全国能认识西夏文字的不超过十个人,所以西夏文被称为绝学。

  西夏和其他政权冲突不激烈,西夏在夹缝中求得生存,且这个生存的时间并不短。

  西夏跟其他少数民族一样,他们对抗中原,但又十分羡慕中原文化,所以就表现出来了追求汉文化这一特性上来。

  体现在瓷器上,即它的瓷器跟磁州窑非常接近,只是显得粗糙一些。

  西夏瓷器的主要特征就是粗枝大叶,当然,今天从另一种审美角度来看,这种粗枝大叶的感觉可能是另一种味道。

  过去看多了磁州窑的很细致的优良品种,这个稍微有点粗糙的反而更有一种韵味。

  历史上记载西夏烧过陶瓷制的瓷帐钩,但没有看到过实物,但是今天在这里,在这座掩埋在地下的陵墓之中,韩孔雀发掘出来了各种生活用品,这里面就有瓷帐钩。

  当然,除了这些特殊之处外,西夏总体上没什么太新鲜的瓷器出现。

  只是一会儿,韩孔雀就清理出来了112件西夏瓷,这些器物多为白釉瓷,有白瓷碗、白瓷盘和白瓷碟等,内壁光滑,外壁较粗糙,胎细壁薄,很有代表性。

  剔刻花瓷的剔刻花纹一般采用开光构图,巧妙地处理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使主题纹饰和地纹主次分明,疏密有序,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感。

  西夏瓷器中的碗、盘、钵等圈足器,均挖足较深(俗称“挖足过肩”),器壁近底处较厚,近口处较薄,底则更薄,这是因为碗、盘等主要用顶碗覆烧法烧制而造成的。

  顶碗覆烧法支撑点在圈足部,为了能撑住整个坯体,不至于坯体变形,所以近底处的器壁是最厚的地方。

  同时,为了减轻坯体的压力,近口处器壁略薄,器底最薄。

  器物外壁多挂半釉,施釉较薄。白釉碗、盘内底有沙圈,其他釉色则为涩圈。

  白釉瓷和剔刻花瓷在西夏瓷器中最具特色,西夏瓷胎色多呈灰白色或浅黄色,故白釉瓷均施化妆土,盖住胎色,然后挂釉。

  既然有瓷器,那么肯定就有陶器,先前韩孔雀就发现了大批的陶制建筑构件,而现在在瓷窑之中,韩孔雀又有新发现。

  成吉思汗陵墓真可谓是一座宝库,在那座瓷窑当中,韩孔雀还捡到了不少宋、西夏的陶瓷标本,包括一批难得的刻花、剔花、划花、印花标本以及窑具,而更为难得的是一批大型陶瓷建筑构件。

  这批陶瓷构件十分罕见,其中孔雀蓝釉和素三彩构件尤为珍贵,它们应是西夏晚期的宫廷大型建筑使用的陶瓷构件的

  请收藏:https://m.xiangjiao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