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975章 战衣项目(中)_全民大学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军方做了汇报。2001年“生命服”1号诞生。2005年,“生命服”12号创造了外骨骼步行的世界纪录:90分钟走完公里,和正常人步行速度基本一致。现在,“生命服”已经发展到14号,一次充电能够走1英里、搬运92公斤物品。

  目前,世界上各种生产或在研的外骨骼型号就有15个以上。除了米国以外,东瀛、欧洲也有很多企业和大学投入到外骨骼系统的研制。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和低生育率问题异常严重的东瀛,对外骨骼技术有着异乎寻常的兴趣。东瀛佐川电子在2013年7月曾推出世界第一台商用化外骨骼动力服,价格约90万人民币,全球限量5台。

  著名的电影《钢铁侠》中的天才发明家托尼・史塔克创造并使用了一套动力服,其匪夷所思的特性使其成为了最理想的单兵外骨骼。

  钢铁侠的动力服主要由钛金属等合金为主要成分,形成一个有韧性但又极度坚实且能提供极高防御作用的外壳,因此这是一个具有强大防护性能的动力装甲。钢铁侠动力服最神奇的地方在于其动力推进系统。根据资深动漫迷的分析,钢铁侠战衣的动力核心在于胸口的钯核心微电弧反应堆。这种反应堆不但能够驱动动力服在地面行动,而且可以驱动钢铁侠脚底下的离子发动机让史塔克上天入海,甚至在手中凝聚成离子炮来攻击。

  按照电影中的情节估算,钢铁侠动力服的反应堆每秒能产生大约30亿焦耳的能量,堪称发动机中的神器。更神奇的是,钢铁侠的动力系统还能与金属战衣互相作用,在战衣表面形成一种力场,实现盔甲的充能、防护和自我修复。此外,钢铁侠战衣中还有一套人工智能系统――“贾维斯”,辅助钢铁侠的战斗。用网友的话来说,就是“钢铁侠的战衣机械设计水平变/态、材料变/态、控制系统变/态、能量更是极其变/态”。

  钢铁侠战衣被评论为“机械设计水平变/态、材料变/态、控制系统变/态、能量更是变/态”。而这几个方面,恰恰也是外骨骼系统研制的主要难点。

  首先看材料早期的外骨骼是用钢和铝金属制作的,但造成系统自重过大,使外骨骼的动力在驱动人体之外还要克服自重。因此现在的研制都在降低自重,多使用复合材料、钛合金等轻质材料来让能量效率更高。

  其次是动作装置正是这一部分让士兵获得更大力量。以前,液压动力筒因其动力输出较大、动作执行准确获青睐,但其缺点是重量过大,而且液压装置有可能泄漏。现在“动作装置”研发的重点转向小型或微型的永磁伺服马达。这种伺服马达能够组装成微小的组件来实现大力矩和高响应度的运动。

  第三是关节的灵活度

  请收藏:https://m.xiangjiao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