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百四十七章 枭雄(十二)_盛唐风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世充的疑问,也是徐乐的疑问。

  他知道苏威是何许人,也了解他的出身履历,正因为此始终不认为自己和他有结交的必要。

  其实就是爷爷向自己介绍苏威时,语气里也充满了不屑。

  这倒不是说文武殊途的问题,纯粹就是从人格上看不起。

  同样是苏家人,徐敢提起苏绰,语气里就充满敬意。

  不止一次表示过,比起那些沙场上骁勇无敌的大将,苏绰苏行台更值得敬仰。

  自家手段只能杀人,苏绰苏行台的手段可以救人乃至救国,两相比较终究还是苏行台高明。

  只是苏绰再怎么本事,也和自己的子孙没关系。

  徐敢从不认可靠血脉传承就能坐拥富贵这种事,想要富贵功名就该靠自己的双手去争取。

  苏绰的功劳大,子孙享受些田地财帛无可厚非,可因为苏绰之功就推崇苏威就毫无道理。

  毕竟苏绰死的时候苏威才五岁,他又能从自己父亲身上学到多少本事?

  如果单纯只是这点,徐敢对苏威最多也就是当路人看,不至于有所不满。

  而且客观说来,苏威也有谏言君王推行仁政,希望刑简政清体恤民力等功绩,也不能说是一无是处。

  真正惹来徐敢鄙视的原因,还是苏威那些逃跑经历。

  男子汉大丈夫行事不悔,既然拿定了主意便要走下去,大不了将性命丢给他,又算得什么!前怕狼后怕虎,做事瞻前顾后,能成什么大事?

  乱世难吃太平饭,苏威平日高谈阔论,遇到危险就往山里跑,过几天又乖乖跑回去干活。

  这种行为和南北朝时候那些谈玄讲道的南朝名士没什么区别,南朝的基业就是败在这帮人手里。

  大隋好不容易由乱入治,正是该与民修养,怎能让这种人窃据高位?

  可是苏威既有苏绰之子这个身份,自己又善于揣摩上意,哪怕是刻薄如杨坚、杨广父子者,对于苏威的看法也大体不差。

  开皇年间,苏威不但承袭了杨坚追赠苏绰的国公之位,还官拜纳言、吏部尚书等职,位高权重颇得杨坚器重。

  他的官位越高,徐敢就越看不上他,自然就谈不到往来。

  提起他的时候,也是告诉徐乐大隋朝有这么个人,但是其所作所为非大丈夫,不值得效法更不值得结交。

  徐家子弟必须坚守本心,奉直道而行,不可像苏威这般苟且偷生全无原则。

  也正是因为爷爷的教导以及对苏威为人的鄙夷,在江都期间明知道他就在城中,也不曾去结交过。

  徐家祖孙三代和苏威并无交集,他点名要见自己,这里面肯定有什么诡计。

  韩约皱眉道:“既然觉得其中有诈,不如就不要去。

  反正咱们之间没有交情,何必要前往相见。

  真有什么话,就让他来咱们的军营说。

  咱一起听。”

  小六道:“听他说那粮食有一半给洛阳,一半指名

  请收藏:https://m.xiangjiao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