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11章 取巴蜀的时机到了(求全订)_从白鹿原开始的诸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子,就将他们安置到秦陇诸州,当做刺史……”

  白贵点头,说道。

  “刺史?”

  唐闳讶然。

  刺史虽是知州的别称,可白贵此言,可不像是置知州,而是想让刺史这虚衔重新变为实官。

  “宋有三大弊。冗官、冗兵、冗政。”

  “官员有职事官和职差遣,太过繁复,吾不欲取也。冗官导致冗政,每年度支靡费太多……”

  “现在新政初立,要改就彻底改。”

  白贵沉声道。

  职事官,是旧三省六部制的官称。比如员外郎、尚书、仆射,但宋时这些官称与实际职位相脱离,官名只用来表示官位、俸禄高低,所以叫寄禄官。职差遣指的是“因事而设、事后而撤”的官职,例如知州,全称是“权知某军州事”,是差遣官。

  这三弊导致宋朝明明良将层出不穷,但硬是打不了胜仗。

  究其原因,是因为大宋选拔人才,是在全国选拔,唐末五代以来,因藩镇为乱,将门林立。所以有将。但三弊导致大宋真的就像一个割据势力,有力无处使,内耗严重。所以无兵无粮。

  战略胜不了人,战术再打,除非有大胜,不然就是小打小闹。

  “宋虽有诸弊,但此法可绝叛乱事。”

  唐闳劝说道。

  这三弊,不是没有好处,好处在于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地方叛乱。

  “宋初选择此法,是为避免五代藩镇叛乱……”

  “治乱世,用重典。反之,若为盛世,则轻刑,宽赦天下。现在无藩镇为祸,此弊政无须再要。”

  白贵道。

  只要中枢不出什么乱子,地方想要做大,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再者,他若为人皇,是长生久视的仙人,这点小后患,对他来说,并不算是值得在意的事情。

  改三弊,就是改基层组织。

  如此才能将整个封建朝廷的实力运用出来。

  这样的话,即使关陇两地统治之民没有南宋半数,但暴兵出来的实力,却会远远碾压于南宋。

  “秦王远见。”

  唐闳赞道。

  他只是尽人臣事,提醒一句白贵,心底里,还是愿意改制的。元丰改制、建炎改制等数次改制,也说明了宋廷注意到了冗官的问题。

  但积弊太久,想要改,也难改。

  如今秦陇是一片空白,一开始就定下基调,也容易一些。

  “有劳岳丈了。”

  “时间晚了,小婿就不陪岳丈了,蕙仙姐还在等我。”

  议论完政事之后,白贵起身,拱了拱手,笑道。

  虽然在朝廷中,他们是君臣,但私底下,还是岳丈、女婿。此时私底下这般称呼,也容易增进感情。

  “秦王慢走。”

  唐闳躬了一身,不敢逾礼。

  虽然唐婉是他的女儿,白贵是他的女婿。可今时不同往日,白贵可以私底下为了感情称呼他为岳丈,但他却不能以此骄矜。

  “对了,秦王,还有一事。”

  “康王在剑州附近广修关隘,征发民役,已经遭至民怨,不少巴蜀百姓已经逃到了秦地,而且巴蜀之民对宋早就积怨……”

  唐闳叫住了白贵,说起了这件事。

  天下商税,惟四蜀独重。

  宋廷在治蜀的时候,对蜀地区别对待。以致巴蜀这富庶之地,都有了王小波、李顺起义。追剿李顺起义军的石普都说:“蜀之乱,由赋敛迫急,农民失业,不能自存,遂入于贼。”

  赵匡胤亦说:“蜀人思孟昶不忘。”

  不是后蜀主孟昶治理蜀地有多么好,而是宋廷剥削巴蜀太厉害。

  “赵构失德,巴蜀不复焉。”

  白贵轻笑一声。

  他夺下剑州的时候,就猜测了赵构就会有此举。

  “七月,发兵巴蜀。”

  “现在命饱学之士,写檄文,送往蜀地诸州。”

  他下令道。

  取巴蜀的时机还没到,现在只是有民怨,但还不大。而他传檄文,就是逼赵构一把,让这个时机孕育更成熟一些。

  这就是阳谋。

  不管赵构如何施为,都是为他做嫁衣。

  请收藏:https://m.xiangjiao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