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百八十七章 规划_调教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光是一个勋阳,原本是湖北河南四川几省的交界,境内山脉绵延几达千里,大别山等大山脉就在其境中,还有员几条江河,也是波涛汹涌,十分险恶的地形,在明朝中前期,因为河南等省的饥荒,朝廷坐视饥民自发往南度荒,后来这些移民就多半在勋阳府等地集结,最终形成了几十万人聚集的规模,后来灾民成为乱民,也是明中期前后的祸乱源头,大明朝廷无奈之下,最终设置勋阳巡抚,设马步军数万人,耗费极多粮饷,这才把勋阳表面给按住。

  不过后来老回回,张献忠,李自成这些巨寇在起义低潮时,多半就是躲避在勋阳巡抚的治下休养生息,朝廷知山高水恶,亦是无可奈何的接受了。

  辽阳虽然是实力超强的军镇,但如果不是情形特殊,想要招募这么多的过百万数目的移民,仍然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饶是如此,移民局的事务也是慎之再慎,一般是百万人口的各府最多移民数万人,一个数万人的小县,最多移民千多人就罢了,反正北方各省,饥寒交迫的贫民数字足有数千万人,移民局打算是以几年时间,移民在百万到三百万之间,这个数字应该是不会激怒朝廷和官府的,至于宗族和民间舆论,那也不必太在意。

  当时的中国是北道南宗,北方是白莲教等会道门的天下,从明至清,教门发动的各种起义几乎全部是在北方,特别是清季,各种起义,包括天理教攻入紫禁城的事件,后来的义和团,都有白莲教等各教门的影子。

  只有太平天国是源自南方,算是一个异数。

  在南方则是宗族士绅的天下,江南的宗族士绅势力远远大过北方,教门根本没有展布的机会,江南一带文风昌盛,想要传教先得过秀才相公那一关,秀才一句话,便叫你之前的功夫白搭,是以在北方根深蒂固的教门势力,在南方却是根本行之不通,也算是明清之季的民间政治生态特色了。

  除了北方移民之外,尚可以从浙江福建沿海补充几十万南方移民,这也是综合权衡考虑的结果,虽然北方移民来自多省,但最好再掺一些南方移民,这样可以使各屯堡的居民再杂一些,居民越杂,越利各司的管制,这也是颠扑不破的道理。

  就算是在关墙之内的各屯堡一样,尽可能的把南四卫的居民打乱了分散了在各屯堡之中,这样管理起来,自然是比管理原本是一个整体的百户村或是一个由血亲形成的民间村落要容易的多了。

  从铁岭再往长春,又是三百余里地的路程,惟功等人沿路而行,察看屯堡的外间建筑,四周的配套防御体系,外围的农田水利情形,也会入堡看看居住条件和环境。

  各屯堡和辽阳那边的屯堡情形倒是一般相同,没有什么特异的变化,一路看来,很少

  请收藏:https://m.xiangjiao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