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百九十三章 进堡_调教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下了大路往西行得里半路程,中心堡气象庄严的堡门便是在望。

  四周也是一般的农田,只是平整的更好,种子也明显种了一段时间,隐约可以看到不少地方已经出苗,看起来象是一块块绿色的毯子,轻柔的覆盖在大片的黑土之上。

  放眼全球,有深达近一米黑土层的地方,也就是这一片松嫩平原和乌克兰的广袤平原,另外便是江南以塘泥覆盖出来的人工的黑土层,舍此之外,再无其它地方有这般肥沃之极的土地。

  在雨中,每个人都用若有所思的眼光打量着眼前的地块。

  今年看来雨水还不错,入秋之前若再下得两三场透雨,不论是高粱还是小米或是什么其它的作物,应当都是可以丰收了。

  惟功也是十分欣喜,固然这里不是麦子和稻米,这两样主食才是中国人最喜欢的东西,但有足够的小米和可食用的高粱也很不坏了,今年看来天时不错,未来却是越来越干旱,最差的年头如果没有足够好的水利措施怕是连种子粮都收不上来,他已经着人到吕宋一带寻访玉米和番薯种子,玉米足够耐旱,边角地上种植一些是很好的杂粮补充,番薯更好,又不占地还能肥田,是休整地力时种植的好作物,现在似乎北方已经有地方在种植,应该是嘉靖末年就传入中国了,但早期种植不得其法,直到明末清初之后,掌握了番薯育种和去枝等诸法之后,番薯产量节节攀高,最终和玉米一道,成为清季中叶中国人**炸增长的最大功臣。

  玉米,番薯,甚至还有辣椒,烟草,这些东西,都已经是惟功汲汲渴求的好东西。

  他麾下人才众多,包括徐光启等人在内已经在他的鼓励下精研了多年的农学,屯田司和农学院合作,不停的提升着辽阳作物的产量,如果这些种子到手,可能很短时间,不需要几十年的时光就能掌握提高产量的办法。

  到时候,一切就真的不同了。

  整个屯堡,方圆三里许,在西南一带也是一个县城差不多的大小了,事实上普通的屯堡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区域建堡,普通堡少则千多人,一二百户,住的屯堡方圆数百步就足够了。大一些的普通堡四五千人,也就里许方圆也尽够了。

  中心堡是后来发展出来的,辽阳镇下真正称的上城市的只有辽阳和沈阳,然后就是几个卫城,卫城普遍都不太大,辽南等地的卫城比起辽西来也差的很远,坐商不多,行商更少,是极为普通的几个城池。

  在后金兴起的早期,尽屠辽南四卫城,整个辽南几成荒地,一直到百年之后才渐渐恢复元气,此时的辽南自是截然不同,卫城繁盛之至,而屯堡兴起之后,农田成为大块的庄园,人们聚集一起,渐渐富裕,需求增加,也需要更加繁华的商业,中心堡这种比卫城小,

  请收藏:https://m.xiangjiao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