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章 新生活_我的大明新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以后这些地方的管理,会是大问题。”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孩儿晓得了。”

  他们虽然离去,但是朱瞻基也没有松懈下来。一路上,他听沐昕和张辅他们介绍的大明情况,都是宏观上的,许多细节问题,包括幕后的原因,还需要多听听金阔和咨情司孙林的汇报。

  还有锦衣卫的案卷,这些才能让朱瞻基细致了解自己不在的这三年,大明具体的发展脉络。

  孙娴这个时候来到了朱瞻基的面前,轻声问道:“殿下今日在何处休息?”

  朱瞻基摇了摇头,看了一眼胡善祥和蓝烟,叹道:“刚回宫中,事务繁忙。你们都先休息吧,我现在要去找金太监和孙少监说话。”

  欠了三年的债,可不是那么容易还清的啊!

  ……

  ……

  沿着大江一路逆行,虽然顺风,但是船队每个小时的速度也不过刚过十里,比在海上要慢了许多。

  卡尔索利他们乘坐的海军战舰一路缓缓而行,越向西走,越能感觉到大明的繁华。

  江边的水车越来越多,并且都是一大片一大片矗立在江边。这个时候,他们已经知道了这些不是水车,而是大明的工厂区。

  这里的人们通过水车的动力,不仅能够舂米磨面,还能通过水车进行纺织和缫丝,据说大明的棉布,丝绸,都是用这种水车加工出来的。

  还有火枪和火炮,也是用水车加工出来的,不过没有人知道到底是怎么加工的。

  如此大片的工厂,还没有抵达应天府,大明的繁荣已经给所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卡尔索利的眼中,大明唯一比不上罗马的就是这里低矮的房子了。罗马到处已经有两层,三层,甚至是五六层的建筑,但是大明这里大部分都是一层的房子。

  不过,大明这方面越差,对他这个建筑学家来说,能够发挥能力的地方就越大。

  特别是在大明如今有了神奇的水泥的时候,这些土屋都应该被拆除,建造出更坚固的房屋。

  当监督终于抵达了应天府的东北,看到眼前连绵不绝的城市,所有人都被震撼住了。

  罗马已经是如今西方最大的城市之一,但是人口也才二十万,而这座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一百五十万。

  在此之前,他们根本不能想象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究竟是什么样,但是现在他们知道了。

  仅仅是从应天府的东北,抵达城市北方的阅江楼码头,他们就行驶了一个时辰,两个小时。

  江边到处都是工业区,到处都是码头,数不清的各种船只在各个码头进进出出。

  这个阅江楼码头就比罗马最大的城市广场还要大,码头全部都是用水泥修建,有几十条栈桥,能够同时停靠上百条船。

  举目远望,一座又一座的房子根本看不到边,这还是外围啊,要是进了城墙,不知道会有多么繁华!

  请收藏:https://m.xiangjiao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