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二五章 选才_我的大明新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五十一人的名字和籍贯被抄在了二十张皇榜上,第二天辰时张贴在贡院之外。

  这一千六百五十一人,按照如今的制度,都被称为贡士,其实都有当官的资格了。

  不过他们大多数只能候选,也就是有了官员空缺的时候,才有他们的机会。

  这一次会试滞后了一个月,但是殿试朱瞻基却不愿意拖延。经过司天监的观天象,复试日期被确定在了四月十五,而殿试日期被确定在了四月二十一。

  四月初十,当皇榜被张贴在贡院之外,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解祯期虽然依旧榜上有名,但是这一次,他没能像上一次拿下头名解元,只拿了一个第二。

  第一被来自江西泰和的曾鹤鸣夺得,曾鹤鸣曾经也是大明有名的神童,永乐三年就已经中举。

  不过此后,其家兄病重,还要赡养父母,养育侄儿侄女,他就一直留在家乡。

  一直到其侄儿长大,今年的他已经快四十岁了,才来参加会试。

  他的诗歌蕴藉旷达,文章说理明畅,次序有法,虽然其才华不知几何,但是在应试考核方面,他的文章绝对属于精品,任何人都挑不出半点毛病。

  相比较而言,解祯期的文章虽然华美,却充满了浓郁的个人风格,不如他的文章能让所有人都喜欢。

  失去了会元,也就失去了连中三元的机会,但是解祯期并不觉得失望。因为殿试的主考官是朱瞻基,依朱瞻基对他的喜欢,在殿试上,显然具有比别人更大的优势。

  四月十五,为了迎接复试,当日的大朝会都被取消。

  三百一十二名贡士黎明时分进入了皇宫的奉天殿,朱瞻基以大明外交策略,农业发展,工业发展,思想发展,军事扩张出题,进行了第一轮的复试。

  这一轮复试,让不少外敌学子叫苦不迭。他们根本没有想到,朱瞻基在复试上竟然不考儒家经义,只考时政策论。

  日落时分,一众考生出了皇宫,登时显得群情沸腾起来,不少人都觉得自己的答题并不尽如人意。

  不过,他们现在已经是贡士,已经有了当官的资格,哪怕就是考的不好,也不会因小失大,闹出是非来被削去功名。

  “兆南兄……”王乾走出了承天门外,算是出了皇宫,才敢放松下来。寻音望去,只见于谦笑着等在路边。“刚才就看见你了,不过被那些内侍,官员盯着,现在才敢跟你打招呼。”

  王乾摇了摇头说道:“廷益兄,这皇家威严,今日方得一见,果然让人战战兢兢。”

  于谦笑问:“今日考试如何?”

  王乾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说道:“不尽人意,以往只读圣贤书,对这些时政荒疏不已,也就勉强通过吧。”

  他向于谦行了一礼说道:“还要多谢廷益兄此前开解,否则真要抓瞎了。”

  对于时政,越是富家子弟了解越

  请收藏:https://m.xiangjiao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