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19章 基隆见闻(二)_明末:从骑砍开始征服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点。”

  灯火映照之下,木盘里的银元发出了青白色的光芒,晃得这些自幼儿便在银钱眼里翻跟头的大海贼、大商人郑芝龙有些眼晕。

  “多谢小哥。”

  示意亲卫接过木盘,郑芝龙顺手抓起一枚,在手中一过,颜色好、成色足,上好的家伙事!

  “小哥今晚辛苦了,一点烧煤小费。”

  “多谢先生赏钱。”那堂倌接过赏钱,亮起嗓子一阵道谢,这么大方的爷可没见过。

  听了这声谢,让郑芝龙们找到了同大明内地一样的感觉。

  他瘦长坚毅的脸上露出笑容,和气的向那堂倌发问。

  “小哥,实不相瞒,在下等也是生意人,到基隆来做生意。不过,有一事不明,想向小哥讨教一二,还望小哥不吝赐教。”

  “赐教不敢说,一定是知无不言就是了。”

  “我等一路而来。见新稻子已经开始上市,米价与大明相比自然是低廉了很多。但是,这用饭时,为何物价如此之低廉?就不怕谷贱伤农之事吗?

  可是我一路观看,各处农人的日子过得都还不错。城外村镇中有不少人家在起新屋。这其中的奥秘何在?”

  “这就是我家主上的仁厚爱民之处了!”

  旁边一张桌子上有人搭话,说话的正是方才进来用饭的那群工人匠师。

  为首的一人站起身来,向郑芝龙拱了拱手。“这位先生既然是外路客人。自然对我基隆的典章制度不熟悉,如若不嫌在下冒昧,在下便向先生解释一二如何?”

  晒黑的脸膛、筋骨关节粗大,满是老茧的双手,都说明了此人的身份。但是相貌虽然粗鲁,说出话来却是文绉绉的,显然是读过书的人物。

  “愿听先生教诲。”

  几个人各自落座,听那匠师讲述基隆关于粮食价格之间的问题奥秘所在。

  堂倌也是颇为识趣,立刻去沏了一壶新茶送来,声明是酒楼送给各位先生闲话之用。

  “先生有所不知,这基隆地方万里,最是适合种植水稻等物,而且极易生长,最甚者有两年七熟之说。不过,这种稻子口感极差,已经没有多少人愿意种了。

  主上德政,每亩田照着二十税一的税率收缴田赋,征收稻谷。一年下来,单单是征收的稻谷和菜籽,便够各处工匠军兵船夫水手吃上几年了。

  这些人,照着主上的说法是所谓的非农业人口。区区不才也是其中之一,便是不以种田养殖捕捞等手段为生之人。”

  地方万里?都是可以种植水稻等作物的地方,这话,倒也不算是吹牛。

  原本郑家在台岛中部的地方也是如此,绵延千里不绝的碧绿稻田,到处扛着锄犁的农夫,只是没有基隆这般有活力罢了。

  而且就算如此,辛勤劳作,一年也收不了多少稻谷,饱受饥饿;再者还有疟疾病症的骚扰,有时下田劳作就会得病。

  哪想到同在一岛上

  请收藏:https://m.xiangjiao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