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零九章 雷迪奇_乱世栋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将铁丝推入下一个凹槽。

  在每一个凹槽处,铁丝受到连续的冲模或打孔机的作用,形成纹路并被冲出孔眼。

  这些冲模及打孔机由冲轮‘丁’、冲轮‘戊’带动。

  接着,冲好孔眼的铁丝沿着凹槽继续前进,进入滑槽‘己’,排着队被辗磨工具‘庚’研磨,铁丝本体变得光滑。

  然后排队进入磨轮‘辛’,另一头被磨尖,于是一枚枚铁针就这么制作完成,接下来可以进行渗碳、淬火、回火等处理。

  李笠看着这台机器生产铁针,思绪飞到许多年以后。

  那一世,有外国高端针制品做宣传,宣传材料称,厂家历史悠久,源自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的世界制针中心、英国的雷迪奇。

  曾经,世界百分之九十的缝针由雷迪奇地区制针厂生产,而雷迪奇也是渔具(譬如鱼钩)生产中心。

  宣传材料称,十九世纪中后期,一台全自动制针机诞生在雷迪奇。

  机器以蒸汽机驱动,每天工作十一小时,每台机能制针约十四万枚。

  即每小时产量约一万三千枚。

  李笠不知道怎么做蒸汽机,也不知道最初的全自动制针机是什么结构,但是,他见过现代的全自动制鱼钩机,想来原理差不多。

  于是,自己根据作场的机器使用经验,设计以水力为动力的全自动制针机和制鱼钩机。

  耗时多年年,实用型全自动制针机出现了,以‘雷迪奇’命名。

  ‘雷迪奇’全自动制针机,水力驱动,半个时辰(一小时)制针四千枚,不含废品。

  每日生产四个时辰(八小时,剩余时间进行检修、维护),制针三万二千枚。

  对比历史上的蒸汽动力全自动制针机(每小时制针一万枚以上),性能很弱。

  但在这个时代,依旧是奇迹般的突破。

  正式投产后,水力作场的制针能力,第一阶段是日产量三十万枚,鱼钩的日产量也差不多。

  面对天下的手工制针业,有绝对优势。

  李笠考察过鄱阳的制针产业现状,手工制针,一般是多人分工,其中一人负责钻针眼。

  平均下来,一个人一天也就能做十来枚普通尺寸铁针,按人均日产量十枚计。

  作场正式生产铁针,第一阶段日产量三十万枚,抵得上三万制针工匠的产量,这就意味着生产成本大幅降低。

  拿到市面上销售,根本就没有对手。

  而铁针生产所需原料,其实不算多。

  一个月生产二十四日,月产量取整是七百万枚,这些针总重量大概六千斤,合五十石。

  因为铁针制作过程损耗较小,所以对应消耗的铁料大概也是五十石。

  六千斤铁针,加上包装(小纸包、大木箱)、干燥剂(木糠)的重量,包装状态下重量翻倍,算一百石。

  届时,作场制作铁针一个月的耗铁量,一艘百石小货船能装下;一个月生产出的铁针(

  请收藏:https://m.xiangjiao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