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七章 豆芽罐的“逆袭”_我真的是捡漏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窑钧瓷,大概能到什么样的价位?”

  陈叔想了一下,却是摇了摇头。

  “这价格不好估量啊,我也没带那图册。不过,有一点儿可以肯定,绝对不便宜,你八万块钱买来,说不定能赚好几倍!”

  张易和陈叔在聊天的时候。

  有几个村民又过来了。

  这一次。

  居然全都抱着豆芽罐。

  “张老板,我们家也有豆芽罐,您看一下,是不是老物件?我看好像挺老旧的啊!”

  张易真的有些哭笑不得了。

  然后。

  陈叔和张易俩人,就直接在院里摆了桌子。

  帮这些村民们看豆芽罐。

  毕竟,光豆芽罐,他们都带来了将近十个。

  不过,村民们手里的这些豆芽罐,一般都是陶罐,不带釉的那种。只有一个村民,手里拿的是那种黑釉罐。

  张易鉴定了一下。

  发现,居然也是宋代的。

  属于宋代民窑的老物件。

  这么说来,这个村子在宋代的时候,并没有断代,只是,在县志上没有过明确记载而已。

  与钧瓷相比,这种黑釉罐,价值就比较低了,而且,民窑的东西,做工方面也比价粗糙了一些。

  商量了一下。

  500块,还是把这个黑釉罐给收了。

  吃过早饭后。

  张易和陈叔还有一个计划。

  那就是,到村子里挨家挨户看看,这样,以免有什么漏网之鱼。毕竟,来下寺村一趟,实在不是那么容易。

  因此,张易和陈叔兵分两路,一人管一半。

  就这样,挨家挨户的坐坐,随便聊聊。

  当然,村民们都是非常欢迎他们的,毕竟,万一看上家里哪一件东西,说不定就能换不少钱。

  但是,这一趟。

  却是没什么特别的收获,好东西,昨天也都收的差不多了。

  毕竟,古代的老物件能够流传到现代,特别是瓷器类,其实,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很容易碎掉。

  陈叔那边,收了一个白色有暗刻花纹的瓷碗。

  其余的,就只有几枚铜钱。

  张易这边,也没遇到什么好东西,就收了一条红木大理石面的凳子。张易使用右手鉴定过,是清代中期的老物件。

  也算是有些价值。

  下寺村之行。

  到此处,告一段落。

  其实,收的东西也不少。

  陈叔说,他早些年也到乡下铲过地皮,一般,一趟下来也就能收到两三件差不多的东西,就算运气好了。

  这一趟,大大小小的,将近二十件。

  陈叔觉得,这又是沾到了张易的运势,就好像彭专家迷信张易的运势一样,陈叔也是一样的。

  走的时候。

  因为需要携带的老物件,实在太多。

  村民们也很热情,帮张易和陈叔拿着东西,一直翻过前边的山路,送到了车子旁边。

  后备箱被塞的是满满当当的。

  陈叔很有经验,带有那种可以充气防止磕碰的垫子。瓷器与瓷器之间,要用这种垫子隔好。

  要不然,这一后备箱运回去,恐怕会有很多磕碰。

  在走之前。

  张易和陈叔还悄悄地做了一件事,在吴翠莲家的枕头底下,悄悄地放了两万块钱。

  这次来,吴翠莲和他老公,帮了不少忙。

  她家,也没什么别的东西可收。如果直接给钱,吴翠莲肯定不要。所以,张易和陈叔就商量了一下,想出了这个办法。

  除此之外。

  在张易和陈叔离开下寺村的时候,还发生了那么一个有趣的小插曲。

  请收藏:https://m.xiangjiao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