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9 同月同日之巧_北京烟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直等到下午五点,林佳琪打进电话来,告诉小米她打了出租车马上就到公司楼下,让小米抓紧下楼。

  “除了大宝以外,今天所有人都不开车,三先哥说每人都得喝一点酒。”

  ……

  故宫和中南海之间有一条不宽的南北走向小街,南段叫南长街,北段叫北长街。

  程府宴在就南长街上。

  从长安街拐进南长街,步行不到10分钟就到了程府宴门前,门脸并不显眼,如果开车快一点可能都看不到。

  程府宴坐落在一个小四合院里,院落北边不远就是环绕紫金城的金水河,也称筒子河。

  说程府宴坐落在紫金城西南角楼的下面,虽有些牵强却也不过份。

  院内,青砖瓦黛、明清古风,处处都飘逸着一种老北京的韵味。

  屋内的装修以红、褐、黄为主色调,正面墙上挂了一幅主席站在书架前翻阅书籍的大幅照片。

  灯光柔和,与室内陈设布置风格相得益彰。

  除了冯采薇和朱新梅外,老班底的九个人全到齐了。

  朱新福今天打扮的人模狗样,脑门儿也比平时亮,很兴奋的样子。

  大伙屁股刚坐稳,朱新福的神侃就开始了。

  先给大伙讲什么叫真正的毛氏红烧肉,主席小时候家里做酱油,有一次,无意中看到了酱油缸里的小活物,心生恶心,从此便不再食用酱油,所以程师傅给主席做的红烧肉是从不放酱油的。

  还有,上世纪50年代,主席到武汉畅游长江,写下了“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的名句,那条鱼不是在武昌捞的,而是从长沙带到武昌的,专列到达武汉正值午饭时间,程汝明师傅在专列上做,主席在专列上吃的。

  而且,那条鱼并不是一条鲜活的鱼,而是一条冷冻鱼。

  从那以后,武昌鱼名满天下。

  现在程府宴中菜单里有这个菜,叫紫苏武昌鱼。

  “这位先生讲得好,看来对我们程府宴十分了解,感谢您对程府宴和中华传统饮食的喜爱与支持!”一位经理模样的人带着好几个服务员早已站到了桌旁,说完这段话还给朱新福集体鞠了一躬。

  一位高挑靓丽的解说员开始给大伙介绍程汝明师傅跟随主席20多年的件件往事和程府宴的发展历史及企业文化,其他服务员开始倒水,上菜。

  每人一份,居然是分餐式上菜!

  量很小,通常都是吃完第一口再想第二口的时候就没了。

  不过味道确实不一样,器皿也很讲究。

  今天的酒是茅台,李三先说吃国宴嘛,自然要喝国酒,不喝洋鬼子那些稀奇古怪的东西。

  讲解员讲完退场后,万众期待的毛氏红烧肉上来了,装在一个非常小的小金瓜里,一人一块。

  这时,服务员提上来一个竹篮,是一篮寿桃,下面一层小的,顶部一个大的,足有一颗十多斤的西瓜大。

  李三先告诉大家,这篮寿桃不是程府宴的,是专门从老正兴订做的。

  “过生日没订蛋糕?”刘倩倩问了一句小米才明白今天搞这么隆重原来是有人过生日啊。

  “中国人过生日订什么蛋糕?插上焟,然后一吹?那叫吹灯拔腊,不吉利!”朱新福又抛出了他的歪理。

  “谁过生日啊?”小米问完这句话,心脏跳动突然加速了,这几天晕晕忽忽的忘了,自己的生日就在这几天啊。

  见大伙都看着自己,小米木木地问了一句:“今天是18号还是19号?”

  “20号!”好几人一起答道。

  小米咽了下口水,心跳得更厉害了,自己的生日就是12月20日!

  “你们……有人今天过生日啊?”小米的心跳比说上一句时平复了一些,自己从上大学起,每到过生日那天,如果想得起来就去随便找个小馆子吃碗面,算是长寿面了,想不起来就不过。

  大学四年,只吃过两次长寿面,另外两次生日都是到了平安夜才想起自己的生日错过了。

  从来没和同学朋友们一起搞个蛋糕,更没开过Party。

  所以,自己的生日除非有需要,从来没和人提起过,北京这帮朋友根本就不知道,除了公司人事部的以外,连米依兰在内的公司同事都没人知道。

  太巧了,居然有人和自己同一天过生日。

  缘分啊,谁呢?

  请收藏:https://m.xiangjiao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