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二章:大朝会_日月永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军户已经足够多了,而且军籍早晚要被裁汰编入民籍,都是大明的子民,哪里需要做的那么泾渭分明,朱允炆不想把阶级固化。

  等什么时候朝廷足够富裕了,能够承担起正规军现银军费之后,军籍制就会被撤销,地方直接上武警制或生产兵团,各省按照军田数量设置兵额上限,其余的就转成普通百姓。

  “兵部记录一下,有愿意回乡的朝廷发给他们粮种,直接归乡垦荒吧,免他们两年的粮税,每人限垦十亩,地方府县要严加稽核,登记在册。”

  大明立国初,地方的荒田无主田还是很多的,毕竟才六千多万人,现在户部在册的田亩仅有四百余万顷,就算民间有瞒报加上地方政要大员的免赋田,也不可能超过五百万顷。

  但是大明有多大?

  现在的大明不包括新疆和西藏,但辽东比后世的东北大、云南包括了大半个缅甸,国土面积比后世最多少一百多万平方公里,可耕面积更是基本没有区别,而且由于没有工业化和西北沙漠化,某种意义上来说,大明现在的可耕面积是完全可以再膨胀四到五倍的,只是因为人口不足、没有现代机械,所以没本事开垦罢了。

  而且,辽东可还有一大块可供恳荒的处女地。

  辽东平原可耕面积有多大?最少几百万顷,朱允炆记得他以前看过一份报道,东北平原一年的产粮占了全国的三分之一还多,是养活我国的最大饭碗。

  这年头的辽东平原可没人去耕种,主要原因就是兵祸。

  辽东没有长城,容易受到鞑靼人的袭击,而且由于太大了,朝廷也不可能保护的过来,现在的辽东户籍,竟然只有三万余户,十几万丁口。

  “不愿意归乡的,就迁到辽东做军户,垦田不受限制,全部编入军田。”

  说到这朱允炆又看向朱棣:“四叔,北地的军事你熟,回头总参谋府给宁王叔、宋晟、盛庸、平安拟个军令,让他们四个协调一下,把兀敌哈人;北山、野人、海西这三部女真都迁出来,编成我大明的军户,分散的撒在漠南、河北、山西和辽东地界,对于不愿意的,那就全灭了!”

  朱棣心里盘算一下,北地这四人加一起,足有三十多万大军,比那几个部族加一起的总人口还多近十倍,这简直就是平白送的军功。

  在辽东平原,都不用其他人帮忙,就他当年留给盛庸的几万铁骑,就足够驰骋千里,把这些蛮夷都赶尽杀绝了。

  “臣领命。”

  先让辽东稳定下来,至于日后如何抵御鞑靼人的侵袭,朱允炆还在想辙,游牧文明对农耕文明的侵扰足足持续了三千多年,谁也没本事彻底解决过,现在如果不是草原内斗,阿鲁台跟马哈木互相咬,辽东也不可能这几年那么平静。

  拿互市拴着阿鲁台,他现在可不敢破坏互市的平

  请收藏:https://m.xiangjiao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