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一百八十九章:陶器与瓷器_大秦:开局成为墨家钜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们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江寒看到在陶翁的左手,是一个盘口壶形器,其表面光滑、整洁,呈现青黄色,外观线条圆润,反射着金属光亮,却不是青铜。

  而他的右手的器物就更美了,这是一个小巧的鱼篓尊,其表乳浊淡青,类冰似玉,明如鉴,却又不是玉。

  没错,这就是瓷器了!

  江寒把陶翁手里的盘口壶和鱼篓尊接过来,放置在了案几上,用一根箸筷轻轻敲击。

  “叮……”

  他闭目听着这天籁般的如罄之声,仿佛听见无数金爰铜币哗哗落地的美妙声响。

  陶翁两眼放光:“小人烧了一辈子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陶器。”

  江寒微笑着说道:“不,这不是陶,它们的名字应该叫做——瓷器!”

  瓷器的烧制方法和陶器相差无几,成本也没有增加多少。

  和瓷器相比,青铜铸器的原料铜、锡获取不易,尤其是原产地多在南方,还要加上运费、沿途关税。

  更别说在青铜作为兵器原料的情况下,各国还限制流通出口,即使原料齐全,青铜的冶炼铸造,比起瓷器也麻烦了无数倍。

  而漆器是什么呢?漆是一种从漆树中流淌出的液体,可以结成膜,保护木材遭受腐蚀。

  中原地区的漆器工艺,早在夏后氏时已经出现,但最初素色的木胎漆器仅用于日常生活。

  到了夏禹时,“以之为祭器,墨染其外,而朱画其内”,并常用朱、黑二色来髹(ie)涂。

  在原本的历史上,从春秋到汉代,本就是一个青铜器逐渐衰弱,退出日常生活的过程。

  因为瓷器直到南北朝才逐渐成熟,所以漆器以其精美华丽的造型,和相对青铜简单的制作工艺等优势,填补了这一段空白时期,占据了日常器皿的半壁江山,尤其以战国秦汉最为流行。

  所以,在这个时代,若是拥有一个百亩漆园,便足以让人一生吃穿不愁!

  战国时庄周作为漆园小吏,日子恐怕也是温饱滋润的。不然哪有闲情逸趣去“齐物归一,逍遥天地”?

  然而,在江寒这只小蝴蝶翅膀的扇动下,瓷器,而且是较为成熟的青瓷和白瓷,却在栎阳这个秦国穷困贫瘠的城邑出现了。

  瓷器的坯体由附近山野里采集和高岭土制成,在密闭性较好的烧窑中,由石涅,也就是煤炭燃烧产生的1200-1300摄氏度的高温中烧制而成。

  比起陶器来,瓷器胎体更加坚硬,致密,细薄而不吸水。

  胎体外面罩施一层釉,釉面光洁、顺滑,青釉成分经过陶翁多次调制,确定为草木灰,因为含有一定氧化铁,所以呈现青黄色。

  一个青瓷壶,按江寒的打算,价格仅仅卖一个青铜壶的四分之一,一个漆壶的三分之一,即便这样,也能赚超过十多倍的利润。

  当其源源不绝地打入市场后,就可以作为青铜和漆器的替代品,让家中余财不多的士和国人也用得起。

  仅从生活用品而言,无论是从造价、工艺难易、原料的充足与获取方面,瓷器在市场上取代青铜器和漆器都是大势所,但这个过程,可能还得花几十年,几百年。

  目前,江寒只求它能取得优势,和青铜、漆并行,至于甘氏的陶器,不客气地说,在瓷器出现后,会立刻就被挤出中上层顾客的市场!

  江寒对陶翁鼓励道:“多试烧几窑,所有不同品种的都要有,一定要将技艺磨练成熟。”

  陶翁乐呵呵的点头道:“小人明白!”

  ……

  请收藏:https://m.xiangjiao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