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九章:戎菽_大秦:开局成为墨家钜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钜子,徐大哥,你们带回了这么多菽豆干嘛!”

  听到了动静,田玉儿从厨房里跑了出来,额头的秀发被水汽打湿,平添了几分柔美。

  徐弱开口回答道:“国人们说麦田里混种菽豆长势惊人,送给我们一些尝尝!”

  江寒含笑不语,他之所以让民众们将菽豆和麦子混种,是因为菽豆科植物有独特的固氮作用,这是初中生物常识。

  混种后,田里就相当于多了一些固氮器,后世的麦豆间作也是一种提高作物产量的好方法,不过菽豆增产,更多的是因为代田法的效果。

  况且他种植的还是如今天下品种最优良的菽豆。

  他在阅读的齐国的典籍中看到过这么一件事:“齐桓公北伐山戎,出冬葱与戎菽,布之天下”。

  两百年前齐桓公越过燕国,北上征伐山戎时,带回来了一种戎地菽豆,颗大粒圆,十分可口,而且一亩产量是中原菽豆的两到三倍。

  山戎位于碣石以东,辽东辽西一带,所以那戎菽,应该就是后世的东北大豆。

  菽豆就算不用来吃,用作榨油也是挺好的。

  江寒把带着壳的菽豆扔在了院子里,对屋里下棋的庖丁、黄渭两个人喊道:“胖子、老黄,你们快出来!有新菜品!”

  黄渭和高敬奴并没有离开孟乡,他们在江寒等人离开临淄的时候一直守在了庄子里。

  因为庄里有很多墨家收集来的典籍和江寒画的图纸、手稿,没有人留守,他很不放心。

  所以黄渭和高敬奴就成了庄子里的护院。

  听说有新的菜品,庖丁一阵风一样跑了出来,爆发出了一个胖子不该有的敏捷。

  “子义,什么新菜品?杀猪还是宰羊?”

  看着庖丁兴奋的神情,江寒指了指地上的菽豆。

  “新菜品就是这些菽豆,大家一起把这些去壳清洗一下。”

  菽豆?庖丁一下子就泄了气,这粗糙的菽豆有什么好吃的?

  勾起了众人心中的兴趣后,江寒却不点破,蹲了下来和大家一起扒起了豆壳。

  然后将菽豆泡水,将盛放菽豆和清水的鬲、簋、罐等取出来,把早已准备好的大木桶摆满了整个院子,又在炉灶上放置了一个大陶釜。

  最后来到后院里的一个大石器旁,这是石磨,是由鲁国的巧匠公输班发明的,但要普遍使用,又要挪后好几百年。

  至少在秦朝,仍然以舂为主,直到汉代,配合着小麦的大量种植,这种器具才在北方广泛流传开来。

  战国时代,处理谷物的方式,是把粟麦菽等放在石臼里,用木杵、石棍来捣碎,叫做舂。

  用这种方法舂出来的粉又称为“屑”,十斗的小麦,大概能舂成三斗的麦核屑,颗粒大而粗糙,做成饼后,不和水就难以吞咽,跟吃沙土没什么区别,而且一次捣的很少,费时费力。

  眼前的石磨,是最普通的手推磨,在后世北方

  请收藏:https://m.xiangjiao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