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4章 各种事_国家制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因为全国机器人大赛最高有高考20分的加分项,除季椽和宋冀宁两名高二学生外,学校其他参赛者仍旧选择的是高三学生。

  这些人的特点是理科都不错,但偏科严重,很需要从其他地方加分。去年比赛时,那些参赛的高三学生就因为多了二十分的加分项考上大学,这次学校仍旧如法炮制。

  说起来这些人感觉像在蹭季椽和宋冀宁两人的成绩,没有他俩光凭其他人绝对没把握拿冠军,好在两人并不介意这些。

  今年的参赛学校比去年更多,电视台的宣传让更多人了解“机器人大赛”是什么,也确实达到了普及的目的。光参赛学校就是去年的四倍以上,连来观赛的家长都能说出个一二三四五来。

  去年的全国总决赛只有52所学校,今年更为严格,一减再减,最终仍有156所学校入围。

  按照每校10人的参赛人数,居然有一千多人。不可能真的让一千五百多人前往a市参加总决赛,于是举办方中科协让每个省份再次举办了一次“地区总决赛”,只有冠军队伍才允许参加全国总决赛。

  这是很多省市第一次参与全国大型比赛,因此极为重视,地方电视台也争相报道,起到了广大的宣传科普作用,连路边蹬三轮的大爷都知道“机器人”是什么了。

  中科协简直惊喜,要知道其实国内早在机器人大赛前就举办过另一项科技赛事,名为“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和科学讨论会”,当时还光荣的得到过最高领导的题词: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科学的希望!

  然而这项活动并没有得到太大的宣传和普及,连续举办几年,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和“作文比赛”“数学比赛”没什么区别,也没出现超出教科书水平的技术,让中科协对自己举办赛事的能力感到沮丧。

  “都是科技赛事,怎么差那么多呢?”一名中科协办事员不解的问。

  “因为水平不一样吧!”另一人道,突然又疑惑:“真奇怪,都是一样的课本,为什么机器人技术会发展得那么厉害,都超过国外水平了,其他技术却还保持在原有水平?”

  时间过去太久,已经很少有人能想起曾经有一所不起眼的中学科学小组,初次发表了一篇智能机器人的学习论文。也很少有人记得有一群学生制造的机器人让扶桑哑口无言。然而这些静静结下的种子已经慢慢开出了花朵,在各方的努力下,机器人对于这个国家的平民和学生而言,不再是高高在上无法理解的技术,而是所有人都热衷参与的赛事。

  季椽和宋冀宁所在的普白一高身为去年冠军,自然倍受瞩目,不明白的专盯着一高的高三学生,明白的专盯着那两个看着像候补的二年级学生。

  “奇怪,听说一高是去年冠军,现在地质队用的蛇型机

  请收藏:https://m.xiangjiao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