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05章 少年时的研究所_国家制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很久没见面,几人有聊不完的话题,互相问候近况。季椽和宋冀宁这几年的发展可谓惊人,两人从一所不起眼的乡镇中学起步,至重点高中、大学、苏联留学、归国,每一步都走得很优秀,甚至站到了国家军工研讨会的讲台上。

  这还是不知道他们参与了第二核武的研究,否则蓝裕田就不只是惊叹,而是惊吓了。

  蓝裕田这边也不错,他的研究所这些年尽管位置没移动,但级别升了几级,所以他才有资格参与这种国家级别的军工研讨会。尽管只是敬陪末座,但再过几年,还是有希望登台做报告的。

  蓝裕田不是钻营之人,研究所的发展靠的完全是他们团队的研究成果,他很满意也很自豪。

  但看到季椽和宋冀宁后,他忍不住怀疑自己是不是发展太慢了,连昔年教导过的两个初中生都超过他了。

  当然,他不会嫉妒,心里最大的感触是,留过洋的人果然水平不一样。

  “既然你们去过苏联留学,应该学到很多高科技吧,有没有时间到我们研究所交流一下?”蓝裕田对两人发出邀请:“而且你们很久没回老家了吧?不想回去看看吗?”

  季椽有些心动,自从全家搬到深市之后,他和宋冀宁就再也没回过滨江镇了。如今听蓝裕田这么一说,不由勾起两人的思乡之情,也不知这么多年过去,镇上和学校是什么光景。

  研讨会时间为一周,在这期间中科院批准了五项新研发的军工项目,十二项留待商讨的项目,并发布了数十篇核心期刊级别的论文,其中就包括季椽和宋冀宁的两篇论文。

  这次研讨会的参与学者们发布了不少新研究,但大都来自于中老年学者们,年轻一代都只是被教授们带来学习的研究生。三十岁以下的发布者只有季椽和宋冀宁两人,并且他们的科研实力居然获得老学者和中科院的一致认同推举,一时间在科研圈内可谓名声大噪,被视为后起之秀,未来华国科研界的中坚力量。

  两人没有沾沾自喜。他们很清楚,之所以获得这样的名声,是对他们带回并参与研发出第二核武技术,国家或中科院给予的荣誉补偿,并非他们的科研实力真的就厉害到这种程度。

  研讨会结束后,季椽和宋冀宁告别导师,随蓝裕田乘车返回滨江镇。

  数年过去,如今的滨江镇变得繁荣许多,面向路边的门户已全部改装成商铺,购物者人来人往,汽车也不再是稀罕物,镇上先富裕的人家都买了汽车,摩托车的数量也不少。

  汽车且不说,光摩托车的价格就贵得离谱,这时候摩托车的价格是一万五左右,进口的三四万都有,可见镇上真的富裕了。

  经过镇中心公路时,季椽问:“蓝所长,能不能去看看供销社?”

  他有点好奇供销社怎么样了。

  当年

  请收藏:https://m.xiangjiao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