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二十八章 几人心思几人烦_最后一个北洋军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广场。尽管十一月份的沈阳,天气已经非常寒冷了,可是却挡不住下面热情洋溢的十万群众。

  今天的天气非常晴朗。是十一月中最暖和的一天,甚至连北风都不吹了,话筒中一点呼呼的风声也听不到,王茂如的声音很快传到了市民们的耳中。

  “很荣幸在这里为大家做一场关于我国参战军的演讲,我们中国参战军在意大利战场上,奋勇杀敌,终于取得了洛德罗内战役的胜利,为祖国争光,为民族争光。”王茂如道,“在这里我要讲一个故事,一个前线的战斗故事。在参战军第四师,有一个班,叫做铁锤子班,班中在离开东北开赴欧洲之前一共是十个人。这个班的战士来自五湖四海,有辽宁的,有吉林的,有黑龙江的,有河北的,有山东的,有新兵有老兵。这个班在英国殖民地新加坡曾经消灭了三十多个印度兵,在意大利战场上,他们也消灭了三十多奥地利人。然而,这个班的士兵出发时十个人,结束战斗时已经只剩下六个人,有四成的士兵倒在了为争取人类正义的道路上。但是他们没有死,他们的精神长存,他们永远与我们同在!”

  王茂如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他的演讲极具煽动性和感染力,站在他身后的郭松龄心中同样也是翻江倒海,他不是因为受到王茂如的讲话感染,而是因为几天前有人拜访,这人是徐树铮的特使张四横。

  徐树铮在王茂如归国之前试图拉拢过东北边防军几大巨头,但是这几人对徐树铮报以冷笑,甚至将使者赶了出去。

  东北边防军主要将领中,蒋方震和徐树铮早在陆军部就有矛盾,正是因为徐树铮的排挤蒋方震才只是一个保定校长从未做过北洋要职。李德林掌握安全部,对王茂如极为忠诚,也不可能被拉拢。祝永泉远在蒙古,且祝永泉早年就与皖系有冲突,对皖系非常反感,对徐树铮的拉拢更加不屑一顾。

  只有郭松龄因为是被朱庆澜推荐加入王茂如军中,而进入王茂如麾下之后遭到压制不能掌握实际军权,几次提出带兵均被王茂如压制。在总参的三巨头中,激进派的郭松龄只能排在第三位,温和派的蒋方震无论从资历还是能力都排在第一,实用派的祝永泉因带兵较多并且身为陆大系的头领排行第二,这一qiē让郭松龄心态渐渐有些变化。

  而让郭松龄最为恼怒的就是关于张作霖的问题,张作霖在王茂如兵赴欧洲不久即被委任为绥远都统,率领镇**西进绥远。此时郭松龄提出趁机截杀,让张作霖血本无归,然而却遭到蒋方震拒绝。

  其实郭松龄看准的时机没错,当时赵增福率领四个师虎视眈眈,张作霖走的时候也战战兢兢。尽管王茂如给张作霖承诺,但承诺这个东西,谁敢保证一定有效。郭松龄为

  请收藏:https://m.xiangjiao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