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0章不一样的二战格局_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身子爆了菊,硬生生地夹成了大肉饼。

  比起历史上的德波战争,这个位面由于有穿越者相助,德国陆军的战斗力更强,装甲兵作战理论更加完善,而东线的“盟友”苏联也同一时间配合作战,两线为敌的波兰人在西线有效的抵抗力更弱。

  十月八日宣战,到了当月底三十日,波兰首都的华沙就宣告沦陷,华沙政府宣布投降,波兰第七次被瓜分。

  而后,苏德两家根据“列宁格勒谈判”的协定,大体以纳雷夫河-维斯瓦河-桑河一线为界,将波兰一分为二。由于前期德国的进展速度更快,终战之时德军进攻过猛,在追击中越过了事前商定的分界线,战后不得不主动撤军将“多占”的地盘交还给东线杀至的苏联红军。

  而后,东线的苏联红军和西线德军在会师之后,双方开始了热烈的联欢活动。两方的高级将领会面后互相庆祝联合作战的胜利之余,还一起深入地探讨了“装甲兵运用”的话题(这些都是历史上发生过的)。

  由于林汉的干涉,提出“装甲兵大纵深作战”理论的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并没有被杀。当时林汉和斯大林谈起德国为何在前期会取得惊人的大胜时,故意模糊地向斯大林说明是德国人使用了类似图哈切夫斯基主张的装甲兵理论指导陆军。林汉故意只是轻轻地“一句带过”这件事,而当时他对斯大林说的每一件事都太过惊竦,斯大林也没有太在意这一点。

  事后在处理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的问题上时,斯大林虽然架空了图哈切夫斯基元帅,但他的大纵深理论还是保留了下来。

  在波兰战役时,苏联红军以大纵深理论为基础在西线的装甲兵运用效果也很一般,具体实施时组织混乱无比,作战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极多――实际上图哈切斯基元帅的大纵使作战理论,和历史上苏联红军在苏德战争中逐渐成熟的装甲兵运用战术区别是很大的。图哈切夫斯基的设想有些过于超前了,而当时的苏联军队的机械化程度和组织能力远没有达到他所主张“大纵深”作战的要求(具体情况我就不多写了,省得骗钱。)――历史上苏联大概要到六七十年代后,其装甲部队的机动作战能力才达到图帅设想的技术要求。

  当然,和图哈切夫斯基同时代的德国古德里安将军的“闪击理论”在波兰战役时,同样暴露出一堆的不足和缺陷,历史上德国的闪击战术,要到法国战役结束后才完全成熟。不过在这个位面,由于有穿越者相助,古德里安的“闪击理论”完善了很多,但在波兰战役中,德军也暴露出扩军太快,军队的综合素质下降严重的问题。

  (注:历史上波兰战役结束后,德国为何拖了近半年才发动西线的法国。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波兰战役中

  请收藏:https://m.xiangjiao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