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65章 中西合璧的新战舰出炉_我有虫洞去明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个吃饱穿暖,无比幸福的过年四天乐,让岛上从没尝过年滋味的几万官奴婢,和工匠们,对耽罗岛政府彻底归心。

  不就是学汉语吗,学,拼命的学。

  大年初四正式开工后,汪鹏基本上都是和海军邓海生、唐翊、王灏、孙红旗、李正卿等海军军官,天天泡在船厂里。

  一个是观察四艘小苍山船的进度,这个由王叔带着大匠们,都是轻车熟路,主要是通过这四条船的制造,来整合整个海军船厂,已经三千多人的工匠队伍。

  这次开回来的三十多艘大小船只,基本上都没什么大用,尤其是二十几艘原本就不堪使用,又被这次海战打的遍体鳞伤,干脆全部拖上岸拆毁,取其合用的部件备用。

  虽然船底都被船蛆啃得千疮百孔,但是像桅杆,甲板,龙骨这些,还是可以利用上的,都是风干十几年的好木头,省了汪鹏很多时间。

  只有六艘仿海沧的船还堪堪使用,汪鹏直接安排将这六艘船只全部拖到岸上清理船底,维修改装,加装火炮,这六船加上在建的四艘小苍山船,会作为耽罗岛的最初海防力量。

  耽罗岛四面环海,除了要防备半岛,还要防备倭岛。有十艘战船在这里,也不至于没有还手之力。

  红武海军抽调合适的人手担任船长和炮手,又从岛民里征召了一批水手或不晕船的人手,开始速成训练。

  按照汪鹏的规划,等新的炮舰批量入役后,现有的五艘二号福船和一艘二号广船,都在淘汰之列,以后会作为屺坶岛和耽罗岛的警备舰队,以及武装运输船队使用。

  现在就是要把下一代的主力战舰确定下来,经过再三的研究,汪鹏还是决定制造中式帆盖伦船。

  记住网址

  17世纪初的海上战船没有那么高科技,不是后世的蒸汽铁甲舰那么复杂。

  汪鹏查过相关资料,一个很多人都不知道的史实。

  就在16年前,西元1613年,在倭国航海业并不发达的本州东北部,德川幕府依靠沿海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工程师协助,动用800名造船工人、700名铁匠和3000名木匠和苦力,用45天时间完成了,被西方人称为“圣胡安-巴蒂斯特号”的盖伦船。

  其排水量高达500多吨,并配有16门舰用12磅火炮,这是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远航船只。倭国命名为“伊达丸”号。

  这年的10月28日,伊达丸开始执行自己的首次跨太平洋航行。除了有40多名伊比利亚籍水手协助,还有22名武士和300多名来自各地的商人。

  当然,最重要的旅客,还是天主教徒由支仓常长所率领的特使团。

  不仅抵达了美洲,还继续向东去往欧洲,同罗马教廷建立联系。这个外交使团到达了美洲、梵蒂冈、罗马等地,跨越了太平洋、大西洋。

  请收藏:https://m.xiangjiao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