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65章 榆皮剥尽蓬草无,秦地四野皆饿殍_我有虫洞去明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还是有点收成,并没绝收的地方,可想而知,整个陕西是个什么样的惨景。

  很多人不知道树皮、观音土是怎么吃的,从延安府那个地狱逃出来的张国华,原来叫张二蛋的,可是吃过不少。

  印象中的吃树皮是抱着树啃,其实不是的,那是饿到丧失理智的时候,才会去生啃树皮,这样做的人意味着已经意志模糊,快要死了。

  那么正确的吃树皮方法应该是什么呢?

  可不能等到吃完最后一顿粮,饿好几天之后才想起来吃树皮,那样你就没力气处理食材了。

  荒年来了,把剥好的榆树皮晒干,不到万不得已、生死关头,都是竖着剥的,横着剥树会死的。

  知道为什么中国榆树多了吧,一个残酷的现实,榆树全身都是宝,关键时候能救命。

  (看到本文的书友,又掌握了一个救命的知识,写手很欣慰)

  树皮本身水分就少,用风吹一吹就干了,然后用石碾子轧。

  转几圈就能把树皮给轧出粉来了,然后过箩,把不能轧碎的韧皮部里的长纤维扔掉。

  榆树皮的面味道是最好的,因为冬天榆树皮里,含有糖份,吃起来会有甜味。

  记住网址

  而木头也是磨碎了掺进其他食物里。

  (欧洲的锯末面包,可是从中世纪就开始吃,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时,红军的黑面包里,可是掺了大量木屑的。)

  相比吃树皮和木屑,张二蛋最怕的就是吃土,这不是抓一把泥土就往嘴里塞的吃法,那也是饿到失去理智才会这么做。

  真正能吃的土,是观音土,颜色发白,也称高岭土,又名膨土岩、斑脱石、甘土、皂土、陶土、白泥。

  观音土富含硅、锌、镁、铝等矿物质,是粘土矿物,其化学成分相当稳定,被誉为“万能石”。

  观音土在饥荒时期,普遍被饥民当成食物充饥,吃下暂时解除饥饿感。但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

  吃了以后腹胀,难以大便,少量吃不致命,会有一种虚假的饱腹感,但由于没有营养,人还是要死的。

  有人说黄河里全是大鲤鱼,怎么不去抓啊?呵呵!

  (古代的鱼钩可不是现代锋利的合金钩,一个不起眼的鱼钩技术含量可不低)

  铜钩就不要想了,就是铁钩也大部分是没有倒刺的,普通老百姓即使能搞到鱼钩,线呢?

  想用常见的麻绳钓鱼,细了会断,粗了鱼也不敢来啊。

  再说渔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真不是贬义词,在没有尼龙网的时代,一副辛辛苦苦织好的网,可真用不了几回。

  想像一下,那么多的网眼,纯手工要织多久,结果用不了几次就破了烂了,崩溃不?

  对普通人来说,还是在河边捡点死鱼,挖点螺、蚌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别忘了这是大旱之年啊!小河叉子可都干枯的荒年,那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

  请收藏:https://m.xiangjiao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