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65章 进入倒计时的大明朝!高山番“出草”_我有虫洞去明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长缨”行动,正式开始启动的命令下达之后。

  各部门就立刻对相应的城市,开始加快渗透和部署。

  鹏大帅原话:

  “不要在乎费用,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只管砸!

  充其量,就是让这些贪官污吏保管一段时间而已,到时候让他们连本带利给我吐出来!”

  赤旗下不缺金银,渡过初期的币制改革最艰苦的阶段。

  整个东北、包括乐浪,已经习惯了这种金融模式。

  新征服的扶桑行省,本就是金银丰富的大岛。

  光是从幕府缴获的堆积如山的金银,就足够完成整个扶桑的币制改革。

  而各个藩主、大名、豪商等的缴获,随便拖几船来,都够军情局甩起来砸人。

  在这个只在乎家族,不在乎国的明末。

  没有什么是拿钱砸不开的衙门,没有用钱换不到的职位。

  比如在大明系统内的秦逸,有孙阁老当靠山,又会做人,上下打点的到位。

  一个个手下,被调去担任各地卫所的千户官,执掌一地的千户所大权。

  明太祖朱元璋说:“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大明朝的卫所兵制,是他吸取中国历代屯田经验。

  自以为一种寓兵于农,守屯结合的建军制度。

  军户为世袭,且管理苛刻,除籍十分困难。

  除非丁尽户绝、或家中有人成为高官,或是皇帝敕免,否则无法除军籍。

  明代的卫所制度,完全是朱元璋想当然的产物,军人生活困苦,逃兵甚多。

  洪武初年即有逃兵,至洪武三年十一月,逃亡者计47986人。

  这时候都四五万的跑,可想后来的情形。

  到了正统三年(1438年),逃亡官军竟达1633664人,这时开始有募兵之举。

  嘉靖年间,有些卫所逃亡军士达到在籍军士70%左右。

  至16世纪初,一些卫所的逃亡军士已达其总数的80%,许多相对管理严格的边地驻军,也只剩下一小半。

  明知道卫所已经烂到根了,每个皇帝都只能敲敲边鼓,裁撤一些不起眼的卫所和职位。

  为什么不全部裁撤掉?非要掩耳盗铃呢?

  明太祖朱元璋生前曾留下遗训,严禁任何人提议变更祖制,违者要判死罪。

  卫所已经成为公开的烂泥滩,正经的武官,没人愿意进这个粪坑。

  对于赤旗组织来说,卫所官职,那是价格便宜量又足,这可是真正的大明正规军编制。

  只要拿下一个千户所的职位,就可以公开拥有1120人的武装。

  而现在的一个还算过得去的千户所,能打的武力,连个百人队都不容易凑出来。

  基本都是一个千户官养上四五十个家丁,活脱脱的地主豪强模样。

  有点能力的都想方设法的调走,换个正经营兵官职,就能吃上皇粮了。

  故而千户所的职位,真的价廉物美,越是偏僻的越便宜

  请收藏:https://m.xiangjiao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