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9章 黑风寨敞开寨门,热烈欢迎举家落草_我有虫洞去明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汪鹏考虑到薪酬制度的大变动,会给原来习惯配给制的老寨民有所不适应。他和几个当家的协商,这次的防寒衣物还是免费配给。

  普通寨民每人免费发一套。再想要就去供销社购买。各项目管事级,所有武装力量,学校师生全部两套,这样算起来,剩下的就可以搬到供销社仓库去了。

  潘燕燕也安排巧手的制衣工,学着这种款式尝试着生产。争取尽早的实现自产自销.

  汪鹏之前也送过来一台老式的脚踏缝纫机,和一台路边常见的修鞋机,当古董高价收的,要求越老越好,但要能使用。

  铁匠牛大叔和金银匠胡大叔,特地拆开后,细细研究。都被现代的巧夺天工的工艺震惊的瞠目结舌。

  最主要的轴承问题,根本无法解决。靠手工根本难以仿制,最后还是汪鹏回去查了资料。又跑到头条和龙空上发帖求助。

  各种方案让他目不暇接,最后都一一否定。根本做不出来,说个毛用。最后还是头条上一位退休老教授,给他提供了一条最可靠的建议和相关图纸。

  清末洋务运动时,中国第一次生产的现代意义上的滚子轴承。以当时国内并不比明末先进到哪里的技术实力,仿照西方的落后轴承,自己手工生产的滚轮轴承。

  不像现代的轴承是滚柱滚珠作为滚动体,它直接铸造外圈和内圈内部有槽沟,中间的滚动体是由四个大滚轮,和四个小滚轮交叉十字型组合而成。

  滚轮中间有轴棍,直接连接。先将八个滚圈和内圈安装好,滚动体外侧用圆形铁环片固定,再把外圈加热后套上,淬火后自然收紧。

  虽然比不上现代的工业化生产的滚珠轴承运转流利,质量也不怎么样,废品率高,使用年限短,但是这毕竟是正正经经的轴承,比原有的直接连接的轴套相比,先进无数倍。

  没有实物,汪鹏就只能把图纸给两位大叔研究。经过多次失败后,居然也试制成功了。多抹点油,也能哗哗的一直转动。

  解决了最重要的原版轴承设计制造问题,剩下的不过是同比例放大或缩小的,大轴承和小轴承而已。

  于是同比例制作放大了缝纫机,和修鞋机都是方头大脑袋,摇起来、踩起来嘎吱作响都挺费劲,完全用的是山寨产的特制粗钢针和自产的纺线。

  就这种傻大黑粗,让汪鹏每次看到都忍不住想笑的简陋机器,山寨的大姑娘小媳妇们确实热烈欢迎,雀跃不已。

  再简陋的机器也比手工一针一线来的爽利。现在的制衣厂,制鞋厂,皮具厂都已经正式运转。为此汪鹏还特意买了半屋子的各色厚帆布,

  头疼数日也在所不惜。把沈凌云心疼的直掉泪。这些努力都变成源源不断的衣服鞋具,士兵携行具。还锻炼了一批熟练的女工。

  更可喜的是轴承科技树的点亮,

  请收藏:https://m.xiangjiao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