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27章 哥萨克“西伯利亚大东征军”(资料较多不喜可略)_我有虫洞去明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601年到1603年间,罗斯受小冰河期农业问题、国内及周边地区战乱的影响。

  超过200万人死于饥荒和战乱,占罗斯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二十年的1632年也才五百多万人。

  与瑞典的战争使罗斯失去了芬兰湾的出海口,与波罗的海隔绝。

  与波兰的战争旷日持久、损失巨大,可是在“王朝混乱时期”丧失的土地仍然没有夺回来。

  经过耗费大量资金建立起来的“西式”军团几乎全军覆没,武器装备全部没了。

  “莫斯科不得不再一次远远撤离梦寐以求的西部边界。新王朝开始得很不体面。

  它不但放弃了旧王朝的民族事业,而且还丧失了许多从旧王朝那里继承下来的遗产。”

  对外战争还造成了国库的极度空虚。只能对地主和工商业者横征暴敛,农奴和市民不堪重负,对政府的不满情绪日增。

  这一时期大批农奴逃离地主、市民逃离城市的事,毫不稀奇。

  各种起义也是此起彼伏,虽然这些起义最终都被镇压下去,但反抗的火苗依然是一点就着。

  ……

  和罗斯的正规军,垃圾的表现相比,往东方殖民的哥萨克们却是战功赫赫。

  投身于东方那片冰雪荒原的罗斯“拓荒者”,便是带有雇佣军性质的“哥萨克”,以及少数的外籍军人。

  严格意义上来讲,哥萨克并不是一个民族概念,而是一个跨越种族的集合体。

  他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3世纪后期,当时部分罗斯人因为不愿意给金帐汗国当牛做马。

  逃到罗斯南部与高加索山东麓,包括顿河流域、里海沿岸、第聂伯河下游和伏尔加河流域等地。

  当时生活在那里的有突厥钦察部,和5世纪时就流落于此、放下马鞭靠打鱼为生的白匈奴人,等形形色色的游牧部族。

  相同的命运轨迹使他们之间有了共同生活的可能。

  于是这些当时主流社会的弃儿,便通过联姻、共享猎场、订立攻守同盟等方式混合了起来。

  这个跨越种族和文化的新群体,被土库曼突厥人称为“哥萨克”。

  后来,这群人中的一小部分迁徙到黑海北岸,以游牧和经营毛皮贸易为生。

  到了15世纪末、16世纪初,大毛和二毛的一些城市贫民,以及不愿成为农奴的大量农夫们。

  为了争取生活自由,也紧跟着迁徙到,因钦察汗国被推翻、政治气氛显得较为宽松的黑海北岸地区。

  这些新加入的人群很快就融入当地,大大增加了“哥萨克”的数量。

  长期的游牧与亡命生活,使哥萨克人以骑术精湛而闻名。

  “他们无拘无束,寻欢作乐,开始碰撞着所有的人……人们不能忍受勇士们的这种开心取乐,他碰着谁谁就死,必死无疑……”

  这是一群不修边幅、目无法纪、不受约束的亡命之徒。

  这个群

  请收藏:https://m.xiangjiao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