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65章 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_都督请留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惠而不费简直不要太爽。

  雕版印刷佛经的清晰与精美,那是手抄版本完全不能比的。至于雕版印刷对于政治格局的改变,现在所有人都完全没有意识到。

  雕版印刷的书籍,虽然让贫苦人家也有机会读书甚至藏书了,但是原本的大世家和普通寒门,也是获利者,他们弄到书籍的难度也是直线下降。

  所以现在不但没有人站出来反对中华书局的活跃与扩张,反而很多文人以加入其中为荣。

  毕竟,刊印的书,可以留下自己校对编撰的名字!可以流芳百世!

  书局不仅是机械的刊印书,而且还“生产”书,甚至已经“生产”了不少书籍。

  中华书局里面那些负责编撰的官吏,要干的事情,就是把很多相关又分散的文章,整理成册,先按统一的字体和字迹誊写校对,再让工匠制作雕版,刊印出版。

  比如那旷世大作《算经十书》这套丛书,就是刘益守直接下令编撰的,等于是“生产”了一套书,而且并不对外发售,印出来就直接送到建康国子监里面作为教材和典藏。

  刘益守和他麾下亲信们制定的改革措施,并不激进,从易到难,都是把基础工作做到了细处。以建康为中心,改革南梁手工业,经济贸易和商税,获得大量浮财来推动深水区改革和土地田亩改制。

  如今的建康,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丝绸之路终点,包括雕版书在内,有很多独有的畅销拳头产品。

  不止是从天竺那边过来的商人,就是传统的西域商贩,也会做转手生意,到了邺城中转后,再从海路来建康,然后再返回邺城去西域,把货囤积在敦煌那一带。

  高欢虽然知道这些事情,但是却并不阻止,反而是对转手邺城的梁国商品收重税来贴补军需。

  并不因为刘益守是仇人就跟钱过不去。双方保持着某种程度的默契。

  “主公,有位自称是冯宝的人求见。”

  正当刘益守在考虑要不要用减免南方税收的办法,釜底抽薪来配合官军平叛的时候,源士康进来禀告说有人来访。

  “冯保?”

  刘益守一愣,半天没想起来冯保是谁。

  自己好像也没穿越到明朝啊,这冯保哪里冒出来的?

  “他有说自己是什么人么?”

  刘益守疑惑问道。

  “说了,他姓冯,单名一个宝字,高凉郡太守。他的正室便是冼夫人,崖州刺史。”

  源士康小声说道。

  “原来是他啊!快快有请!”

  刘益守一听原来是冼夫人的老公,顿时喜上眉梢。

  这位冯宝可不简单,本身是个帅哥,当年还在建康求学过一段时间。为了民族大义却原意娶俚人豪酋之女冼氏为正室,在这个年代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冯宝这个高凉郡太守,还是当初冼夫人到刘益守这里求来的官职。

  如今广州大乱,周边豪酋四起,打着勤王的

  请收藏:https://m.xiangjiao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