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68章 人均二十亩地_重返大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稠密的地区,人均税率就越低。在主客籍不分的情况下。其他地方的百姓纷纷迁入这一低税率地区,这种迁徙又反过来进一步增加了各地人口密度的差异和税率差异,形成恶性循环。

  三,不无丁中,以贫富为差,按照资产多少决定纳税额,取消原来按人头固定征收造成的不公平。四“秋夏两征之”,故称两税,原有的“租庸调”三个项目都并入两税,不得另征。三个项目合并为一,简单明了。

  中唐两税法的出台,可以说让中唐重新振兴,使唐朝得以延续了很长时间,不过这种税法的核心是好的,但具体情况又有不少的不足。

  易风现在弄的这个两税法,也基本上是在这个基础上弄出来的。

  易风的两税法,首先改由征服谷物、布匹等实物为主的租庸调法,改为征收金钱,一年两次征税。且最关键的是改变了据丁征税的作法,而实行以财产多少为征税标准,其三,彻底废除劳役,而改把劳役计算为免役钱,这笔钱直接计算到两税里面,百姓不需要再服劳役,也不用再另外交免役钱。

  最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并不量出为入,而是按照租庸制,把原来的每丁租庸调的粟2石,为租;输绢2丈、绵3两(或布2丈4尺、麻3斤),为调;服役20日,通通计算为钱,然后再除以百亩地,得出每亩的税钱。最后据此,向天下百姓按田亩征税,你有一百亩地,就交一百亩的税,如果你有十亩地,就只交十亩的税,如果你一亩地都没有,那你什么税都不用交,若是你有一千亩地,你就得交一千亩的税。总之,就是把这些税全都计算到田亩中,按拥有的田亩来征税,田多就多征,田少就少征,但对国家来说,天下的土地数量是不会变的,因此国家征收到的税款也不会变,但这种改变,却不会让没有地的百姓也依然得交税,也不会让那些拥有大量土地的地主,却只按人头来交税。

  易风的这种两税,已经与唐时的两税完全不同了,易风的这两税只是有一个春秋两次纳税的名,却没有唐朝两税的户税和地税的不同分类。

  苏威看着皇帝的税制改革计划,心里默默的算了几个数,按民部的记载,朝廷刚进行了土地人口大阅,清查出了大量的隐田隐户,现在清查全国共有土地一千万顷左右,共有十亿多亩耕地,户口九百余万户,人口五千多万。

  新税法下,每百亩的税是粟两石、绢两丈,绵三两,役二十日。那么粗略的一计算,朝廷每年能征收两千多万石粟,以及一千万匹绢,一百八十多万斤绵,代役钱是每日绢三尺,二十天役就是六十尺绢,相当于一匹半绢,全国土地的免役钱就是一千五百万余匹绢。

  按新税制。全国每年能征收两千多万石粟,两

  请收藏:https://m.xiangjiao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